清室“替罪羊”盛宣怀(4)
辛亥革命网 2012-03-2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时值义和团运动风起,清廷下令沿江、沿海各省招拳民、御外侮。盛宣怀认为这是“矫诏”,命令各电报局只密呈督抚,勿声张。又电告各督抚勿转行,不然就会酿成巨变,两广、两江、湖广、闽浙总督都表示赞成。两广总督李鸿章在电文中,也有“乱命不可从”之语。当时,各国纷纷调动军舰,江海各口,人心惶惶,盛宣怀首倡互保之议,密电各督抚,又找上海各领事,约定在长江流域及苏州、杭州等地,外国人生命财产,由各督抚保护,上海租界中外商民生命财产,由各国共同保护。这就是《东南互保条约》。盛宣怀又电请下密诏平乱,并联合各督抚电请特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速定大计,共筹补救。李鸿章奉命入京议和,经过上海时与盛宣怀密谈两天,说出了“和约定,我必死”的心里话,认为议和时机尚未成熟,决定由陆路北上以拖延时间。李鸿章约盛宣怀随行,庆王奕劻又专电奏调盛宣怀襄办和约。刘坤一、张之洞则函电坚留盛宣怀,不让北上。盛宣怀犹豫不决,问计于其父盛康,盛康认为时局如斯,宜退不宜进,盛宣怀乃决定留在上海。清政府任命盛宣怀为会办商务大臣(商务大臣为李鸿章),驻沪办事,承认上海一隅为集中地,盛宣怀又为之枢纽。十一月,补授宗人府府丞。二十七年(1901年),1901年协助吕海寰与各国进行改订各口税则,力主“增税免厘”,未果,以父丧归,时他之权暂被削弱。这时,清政府欲令盛宣怀管理财政,袁世凯赞成甚力。慈禧对荣禄说,今日看来,盛宣怀是不可少之人。荣禄说现在理财、交涉等事,仗着他处很多,目前交涉要紧,令其在上海办事,诸多方便,内用不妨且缓,遂作罢。八月,盛宣怀被任为办理商务事务大臣,议办通商各条约,改定进口税则一切事宜。李鸿章在京谈判和约,诸被束缚,殚心降志,愤郁致疾,写信给盛宣怀说,时危事棘,岂余衰暮所能堪,此中补救,惟执事是赖。一个月后,李鸿章病死,盛宣怀悲感劳瘁,骤发痰症,电请乞假调治。十一月,慈禧懿旨:宗人府府丞盛宣怀赞襄和议,保护东南地方,着赏加太子太保衔。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正月,盛宣怀任工部左侍郎,奏设勘矿总公司。九月,盛康病逝,盛宣怀电请开缺守制。清廷仍命盛宣怀一手经营卢汉、粤汉铁路总公司及淞沪铁路诸事宜。十一月,继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到上海吊唁盛康之丧,以与盛宣怀商议电报局、招商局问题,盛宣怀表示:电报局宜归官有,轮局纯属商业,可易督办,不可归官。我本不愿利权久操,为世指目。袁世凯回京与荣禄商定,另简电政大臣,改官办而不还商本,轮局亦由北洋派员接管。二十九年(1903年),盛宣怀应袁世凯之约北上,襄办慈禧与光绪帝谒陵大差。三月初十日,慈禧与光绪帝召见,说非汝等力保东南,恐无今日。三十一年(1905年),盛宣怀与上海绅董创设红十字会,加入瑞士总会,中国遂永有红十字会主权。十一月,电奏将上海铁路总公司裁撤,并归铁路总局唐绍仪督办,以专事权。铁路大权遂转入袁世凯的亲信、以唐绍仪为首的交通系。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盛宣怀奉命与吕海寰赶紧商定加税免厘一事,吕海寰旋任外务部尚书,清廷即命盛宣怀会商袁世凯、张之洞妥速筹议。
十一月,奉旨入京,慈禧召见,对盛宣怀说,苏杭甬路事发生风潮,或言英国要下旗撤使,或言百姓要抗粮拒官,特召汝来,解此一结。命盛宣怀随同外务部妥筹办理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盛宣怀出任邮传部右侍郎。该部主管铁路、电报、航运、邮政,前三项皆为盛宣怀创办。乃命下三日,仍以商约原差又令前往上海,他向慈禧陛辞,慈禧问他何故又要离京,盛宣怀知道支他往上海不是慈禧的意思,不敢多言,唯唯而已。慈禧还说:我有物赏汝。但退朝之后,并无赏物。他认为这也是因为有阻尼者。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为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奏折上后,慈禧对他说:藏富于商,乃是正办。盛宣怀于四月赴日本就医,考察厂、矿、银行,并与日本元老伊藤博文、松方正义等研求宪政、币制,参观公、私图书馆。十月,在神户知道慈禧与光绪帝先后病死,随即起程回上海。宣统元年(1909年)重新掌握招商局并入京到邮传部任职,协助度支部进行币制改革,同载泽一起与英法美德四国银行团签订1000万英镑的币制实业借款。六月,轮船招商局董事会成立,选举盛宣怀为会长。盛宣怀认为备员邮传部而归商选,似于体制非宜,电邮传部婉却。邮传部尚书徐世昌等劝他担任。
二年(1910年)正月,为邮传部尚书,并派为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皇族内阁成立后,任邮传部大臣。摄政王载沣罢黜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后,逐渐起用盛宣怀。七月初十日,盛宣怀到达北京,赴邮传部本任,并帮办度支部币制事宜。十九日,浙路总理开缺,江西提学使汤寿潜电称盛宣怀为苏浙路罪魁祸首,不应令其回任,请收回成命,或调离路事以谢天下。清政府将汤寿潜即行革职,不准干预路事。由于赞成铁路干线国有政策,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十二月初六日,盛宣怀替代袁世凯的亲信唐绍仪为邮传部尚书。李鸿章之子李经方为左侍郎,吴郁生为右侍郎。三年(1911年)四月,内阁改制,各部行政长官同负国务责,盛宣怀由本官简授邮传大臣。受事数月,收回邮政,接管驿站,规划官建各路,展拓川藏电线,厘定全国轨制。清政府接受盛宣怀的建议,宣称所有宣统三年(1911年)以前各省分设公司,集股商办之干路延误已久,应即由国家收回赶紧兴筑,除支路仍准商民量力酌行外,从前批准干路各案一律取消。盛宣怀主张将先收归国有的川汉、粤汉铁路所招各股,改换官办股票,有不愿换票者,给还股本,或发还六成,其余四成发无息股票;川省铁路股实用之款,给国家保利股票,余款或附股,或兴办实业,另行规定,不得由股东收回。又议订与英、德、法、美各银行600万镑借款合同。从而引发四川、广东、湖南、湖北的保路运动。盛宣怀电四川总督,请出告示,严禁罢市、罢课,销患未萌。电湖广总督,称保路风潮只须略有兵威,不烦镇压。清朝官员群起指责盛宣怀肇祸,成为众矢之的。八月十九日,革命党发动武昌起义,各省相继独立响应。盛宣怀电请袁世凯出山,同时向清廷推荐袁世凯。资政院弹劾盛宣怀违宪、乱法、激兵变、侵君权。九月初五日,清政府将盛宣怀革职,永不叙用。盛宣怀离开北京前往日本,唐绍仪重任邮传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