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汪兆镛与《澳门杂诗》

辛亥革命网 2012-03-1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汪兆镛是清末民初广东地区的著名学者,致力于经、古文、诗词和乡邦文献,著述等身,于史学、文学、金石、谱牒编修甚至绘画研究方面,都
 

  一、汪兆镛是清末民初广东地区的著名学者,致力于经、古文、诗词和乡邦文献,著述等身,于史学、文学、金石、谱牒编修甚至绘画研究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晚年避居澳门,不问时事,专事吟咏著述,他的学术交往活动与近代岭南、澳门学术文化发展关系密切,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著有《澳门杂诗》、《岭南画征略》和《雨屋深灯诗》等。

  汪兆镛,(1861~1939)字伯序,号憬吾(亦作景吾),自号慵叟,晚号今吾。又称微尚居士、微尚老人、清溪渔隐、雨屋深灯词客。室名雨屋、棕窗、微尚斋、小十二石山斋、五百四峯草堂等。汪氏家族于唐代祖居于江淮婺源,元末迁到浙江山阴县,清代中叶,汪氏家族中人陆续入粤为幕佐,最后落籍广东,汪兆镛称“自君之父幕游于粤,始着籍为番禺人。”汪兆镛是汪家之长子。与汪兆铭(汪精卫)是同父异母兄弟。汪兆镛自幼聪颖,10岁能诗。少从叔父汪瑔读书于随山馆。1884年,汪兆镛24岁时考入广州学海堂专课肄业生,清末学海堂独具一格的教育特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这里不仅孕育了广州状元梁耀枢,而且著名学者陈澧、桂文灿、梁启超、汪兆镛等,也都是从这里走出来。奉陈澧为师,成为入室弟子,为陈澧得意门生。得山长陈澧教导,辑《孔子弟子考》四卷、《补三国食货》、《刑法志》各一卷。

  汪兆镛1886年,26岁的他因取得“优贡生”有资格到北京参加朝考,考取一等第十五名,光绪十五年(1889)中举之后,汪兆镛应考已丑恩科乡试,终于在乡试中第二十八名举人。他自18岁开始应考至29岁,经过11年的奋斗,终于中举。这次赴京都,汪兆镛得到光绪皇帝的接见。因可奉旨以知县用,汪兆镛到鸿胪寺呈递谢恩折,并到吏部领执照。但他并没有到任,因为父亲的意见和自己的目标不在此。赴京两次会试受选为誊录,然后南归辗转于广东各州、县为幕府。后来,他直至35岁(1896)“礼部试三击不中,此心灰矣”后,才结束其应考生涯。时值岑春煊出任两广总督,聘入督府掌司奏章,备加敬礼,保奏加四品顶戴,荐任湖南知县。但他矢志于钻研经史、金石和诗文,谢而不就。兆镛曾为三水黄恩荣所著《唐千金类方》一书序曰:“吾知其书必传,将为医海之津筏也”。恩荣所著《洄溪医案唐人法》出本,兆镛联同几名清宦宣传及推介。

  汪兆镛对南粤文化的主要贡献之一是编修南粤县志,潜心编书著述:汪兆镛与同学陈伯陶(解元,授翰林院编修,任江宁布政使),二人志向相同,陈伯陶编撰《胜朝粤东遗民录》四卷和《宋东莞遗民录》二卷,此举启发汪兆镛撰写有关遗民的著作,并参与一些县地方志的编修工作,对于乡邦历史的考订、文献的收集,二人都做出不少贡献;汪兆镛与同学张其淦(进士,授庶吉士、荣禄大夫,任安徽提学使)一起考订元明遗民史事,汪兆镛着《元广东遗民录》,启发张其淦着《明代千遗民诗咏》三十卷和《元八百遗民诗咏》;同学陈庆笙深通经学,称为粤士之冠,但英年早逝,汪兆镛采录杂文五卷,编印成《陈庆笙茂才文集》,并为之作跋及补遗后记。尽管印刷期间出现变故,汪兆镛吃尽苦头,但总算了却他多年的心愿,得以表达其对故友的一片心意。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