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冠吾的曲折人生(7)
辛亥革命网 2012-02-2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才情横溢的江南才子
几年前,四川大学一位历史学教授考问研究生:闻宥,何许人?学生们答:不知。这位史学教授看来,不知闻宥为何人,作为从事历史研究的学子“简直是数典忘祖!”斯言极是。
1917年,闻宥16岁,已为南社成员。这位少年敢于提笔与前辈展开学术笔战,对手是名满天下的南社主持柳亚子先生。1921年,闻宥20岁,主编《礼拜花》小说周刊。1925年,闻宥24岁,主编《中国画报》。1929年,闻宥28岁,任中山大学副教授。
这位天才文人,国学基础得益于家学,曾入震旦大学学习,不知何故未毕业,他的最高学历是商务印书馆函授班。然而,令人惊诧的是,他却通晓英、日、法、俄等数种语言。青年时代,闻宥曾与著名文人钱病鹤共事于《民国日报》,时称“双鹤”。又曾与竺可桢、沙孟海共事于商务印书馆,主编《新文学丛刊》。闻宥的笔同时触向文学与学术两个领域,他是鸳鸯蝴蝶派的重要成员,作品有《春莺絮梦录》《雹碎春红记》《野鸠零墨》等,翻译作品有《鬼史》。学术研究涉猎甲骨文、古音韵、白话诗,著有《白话诗研究》《转注理惑论》《殷墟文字孳乳研究》等。闻宥善书,其草书灵动飞扬,意气饱满,他的一封信札曾在拍卖会上拍出14000元。闻宥善诗,诗作深幽蕴藉,缱绻缠绵。闻宥形容温文尔雅,但却并非孱弱书生,对敢于侵犯书生尊严的人,他会毫不客气反击,大拍桌子,怒目相向。闻宥也非迂腐书虫,埋头故纸不问窗外事。1957年中印领土之争,周恩来总理与印方谈判时,出示一幅中国西藏地图以为据。此图是正遭“右派”之厄,处于人生低谷的闻宥所献。
在华西坝步入学术巅峰
上世纪四十年代,华西协合大学文学院仰慕闻宥高才,聘他为中文系主任,并开办中国文化研究所,原系主任庞石帚先生被免。庞先生也是自学成才的古典文学名家,乃四川文豪赵熙和林山腴的高足。庞被免引起林先生不平,他即率弟子径往川大作专职。后来,待林先生理性胜过感性时,在私下里对闻宥的诗作大加赞赏,称其有李义山风骨,并对闻宥中年后专事学术、不复诗歌创作而惋惜。林、闻同处一城,却始终音讯未通,直到林山腴过世多年,闻宥已至暮年,才知晓林对自己有如此评价,不觉“将之引为知言”。1955年,闻宥调任中央民族学院,两年后他的学术生涯被—阵黑云所浸污,从此从学界销声匿迹,即便同校人亦不知晓,他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名家中占得一席。
“君化无用为有用,我以小巫见大巫。”这副工整机巧的对联出自陈寅恪先生,他赠给正值壮年的闻宥。闻宥曾数度写信向陈寅恪请益,陈对其赞赏有加,多所鼓励。对闻宥的语言研究,陈说:“信为吾国此后治本国语言文字之学之楷模极有关系之文也。”又道:“大著拜读,敬佩之至……遂于此学增一阶级之进步,真可喜也。”闻宥对西南民族语言的研究是开创性的,洞幽烛微的本领使他能在时人皆占有的资料中发前人所未发,因此陈先生说他“君化无用为有用”,而陈先生自己“苦于精力之不及,改行已久……惭恨无力以追随也。”因而自谦道:“我以小巫见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