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谈辛亥革命时在海军任职的父亲谢葆璋(5)
辛亥革命网 2012-02-2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1909年,筹办海军大臣载洵视察烟台海军学堂,认为学校办有成绩,质量较高。于是,清政府选派了20名满族贵胄学生来校学习,以便将来掌控海军。满族学生的到来,激起了受革命思想影响的汉族学生的敌视。在1910年的春季运动会上,为争夺一项锦标,满汉学生发生了激烈冲突。
事件发生后,官方要求严惩汉族学生。但谢葆璋不愿偏袒满族学生,据理力争。由于冰心父亲同情革命,有人向清朝政府密报他是乱党,说他的部下有许多是孙中山同盟会会员。于是,清政府派海军部一等参谋官郑汝成来校查办。郑是谢葆璋天津水师学堂的同班同学,他告诉谢葆璋,烟台海军学堂学生的各种进步活动已经引起朝廷的注意,京城的一些官员甚至指责谢葆璋是“乱党”。郑劝谢葆璋赶快辞职,退身远祸,以免落得个撤职查办名声不好的下场。谢葆璋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已不抱幻想,毅然辞职,父亲只得携带着家人和女儿惜别了自己倾注8年心血一手创办的烟台海军学校,取道上海返回故里福州市。
当谢葆璋一家行至上海时,辛亥革命爆发。11岁的冰心受父亲的影响,已经懂得了很多家事和国事,她常常依偎在父亲身边,与父亲同呼吸,共命运。为了表示她同情革命的激情,拿出自己仅有的十元压岁钱,送到《申报》馆,捐给了辛亥革命的革命党人。谢葆璋更应该感到欣慰的是,烟台海军学堂的学生们成为海军在辛亥革命中的骨干力量,为争取海军转向革命,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任海军部次长的谢葆璋(1926年)
5、谢葆璋任职民国海军机关。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家乡,住在福州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一座大院里。这里住着祖父的一个大家庭,屋里的柱子上有许多的楹联,都是冰心的伯叔父们写下的。这幢房子原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烈士的遗族购置的住宅。林氏出事后,林家怕受诛涟,卖去房屋,避居乡下,买下这幢房屋的人,便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老先生。在这里,冰心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
1913年父亲谢葆璋再次重返海军,被安排在北京海军部任职。冰心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次年入贝满女中(即今北京市第166中学),冰心的最初志愿是做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五四运动时冰心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文书,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这件事使冰心开始了她的创作之路,后来还加入了文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