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谈辛亥革命时在海军任职的父亲谢葆璋
辛亥革命网 2012-02-2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冰心于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里。她父亲谢葆璋清末民初中国海军的一位重要人物。参加了甲午战争,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但是,有关他的事迹却鲜有记载。经阅读冰心老人作品,和查阅相关史料,撰写了这篇《辛亥革命时谢葆璋事略》。
1、谢葆璋弃文从武。冰心的祖父谢子修是一位“教书匠”,是谢家第一个读书识字的人。据他们的家谱记载谢家是晋朝谢安的后裔,是从江西迁去的。冰心的曾祖父出身颇苦,“是长乐县横岭乡的一个贫农,因为天灾,逃到了福州城里学做裁缝”。在旧社会,不识字的老实人总是要吃亏的。有一年春节,她的曾祖父向人家要帐,因不识字,被赖了帐,空手而回,在家里等米下锅的曾祖母闻讯自缢。被解救后,这对年轻的农民跪在地下,对天起誓:若天赐子,死活也得让他读书识字!祖父讲的这些故事,深深地感动着冰心。她祖父终于成了一位学问家,两位伯父也都成了“教书匠”。而冰心的父亲谢葆璋,则弃文从武,成了清朝政府海军练营营长和海军军官学校校长及中华民国海军部军学司司长。
谢葆璋,字镜如,祖籍福建长乐,1865年1月3日生于福州。父亲谢銮恩是一位颇有名望的塾师,在城里授徒为业,谢葆璋与两个哥哥自幼便随父亲学习。
1881年,李鸿章创办天津水师学堂,任命严复为总教习。严复是谢銮恩的好友,他回福州招考学生时,冰心的父亲谢葆璋十七岁那年,祖父的朋友严复到福州招收海军学生,认为他可以投笔从戎,是块当海军的好材料。严复就出了一道诗题和一道八股题,结果他都做了出来。算是考试。一道是诗题,题目是“月到中秋分外明”;另一道是八股的破题。所谓破题,是八股文的第一股,要求用一两句话,点破题目的要义。自幼熟读诗书的谢葆璋很快就交卷,严复看了很满意,决定收下这名学生。不久,谢葆璋就跟随严复进了天津紫竹林的水师学堂,成为该校第一届驾驶班学生。经过三年刻苦学习,谢葆璋于1884年11月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结束了堂课学习,转上“威远”号练习舰实习。后来成了巡洋舰上的青年军官,到过英、日等国。
1887年,北洋海军在英国和德国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和“来远”四艘主力巡洋舰建成下水,李鸿章派出400多名海军官兵赴欧洲接舰。当时,每艘军舰除选派1名舰长和1名大副外,还配备2名海军学生协助驾驶。谢葆璋作为驾驶学生,被选派到德国接收“来远”舰。
接舰回国后,谢葆璋便一直在“来远”舰上任职。1892年,他被正式任命为北洋海军右翼左营守备、“来远”舰驾驶二副。在此前的三年里,他因资历不够,一直代理这一职务。甲午战争期间,谢葆璋任“来远”舰枪炮官。冰心老人在自己的文章中把谢葆璋任职的“来远”舰都误记为“威远”舰了。笔者曾根据史料记载向她指出来,老人笑着说,可能是她记错了,将来有机会一定要改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