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国有民不知有身的王乐平(5)
辛亥革命网 2012-08-1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附: 居住在青岛的王乐平的儿媳臧纫堪老人谈王乐平
上图为王钧五、臧纫堪2008年2月照于青岛。
老人已经85岁高龄,但说话声音清晰,听得出老人的身体非常硬朗。臧纫堪老人首先对记者表示感谢,说她的丈夫也就是王乐平的二儿子王钧五如今已92岁高龄,现在耳朵有些背,交流有困难。她说:“这些年来我和女儿一直在搜集父亲的资料,也写了一些材料,但因为时间久远,父亲去世时间又早,所以很多史实很难弄清楚了。你们的报道比较全面,没有什么出入。现在我们正在整理这些资料。”
关于王乐平生前的事迹,臧老说:“我也没有见过父亲,所以很多事情不是亲眼所见,但家里老人讲过一些,应该还是比较准确的。这里我再说点很少有人说过的事。一件事是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不幸病逝于北京,当时的国民政府成立了治丧委员会,父亲是治丧委员。在移柩安放社稷坛时,10万群众恭送,形成了一次反帝反军阀的群众大示威,当时父亲任指挥员。到了4月17日,全国国民会议促成会联合总会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第一次会议,他又被推举为常务委员。4月27日,山东各界在济南商埠公园举行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参加的有数万人。父亲在大会上报告孙中山的革命历史,并希望当时的人们能遵守中山先生遗嘱,以继续先生革命之志。另一件事就是1925年父亲离开济南。当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济南各界积极投入反帝爱国运动,声援青、沪,父亲在济南发表讲演时说,此次大会为‘五四’之继续,‘五四’为爱国,此次为救国。这年7月,国民党山东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召开,与共产党人共同成立了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他被选为执行委员。此后,张宗昌开始全面清查,形势越来越紧迫,齐鲁书社被多次搜查,张又下令逮捕父亲,父亲无奈之下前往北京躲避。这也是他离开济南的原因。”
关于王乐平被暗杀前后的情况,臧老介绍说:“当时父亲是主张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他信奉孙中山三民主义。他为人勇敢机敏,在当时国民党改组派中,虽只负责组织责任,但由于他做事积极负责,思想比较‘左倾’,和一般知识分子青年比较接近,做事也很有一些干才,因此改组派在各地开展活动以后,对各地支部的指挥完全由他负责,在总部里的一切组织、宣传、军事、联络以及经费措施等工作,都是由他做最后的决定处理。事实上他成了改组派的‘总书记’。所以在蒋介石眼中,父亲王乐平是颗永不屈服的眼中钉,他认为‘只要把王乐平除掉,总部就会瓦解,全国的改组派自会随之消亡’。1930年2月18日深夜,父亲被暗杀。当时,这一政治谋杀案举国哗然,被称为‘宋教仁第二惨案’。一方面迫于压力,一方面是为了做姿态,蒋介石以‘王乐平在北伐中功绩卓著’为名曾奉赙2000元,但当时就被大姐也就是父亲的长女王贞民严词拒绝,当时她才22岁,负责处理父亲的丧事。她在3月1日出版的《革命日报》上发表声明,声明中写道:‘本月22日,有警备司令部王某者,携蒋介石致贿2000元前来,声言为先父治丧之用。窈先父为何而死,与孰致之死,世人早已大白。当此元凶尚未授首,贞民何人忍受仇贿,当严词拒绝。恐深外界不明真相,特此登报声明。王贞民泣启’。这份声明当时上海很多报纸都不敢刊登,她奔走了一整天,才和《革命日报》谈好,在3月1日的1版见报。为此,大姐又在文后特意加了说明:‘再,此项启事,昨送上海各报,均被淞沪司令部禁登。’表现出了她的勇气。当时父亲遗体暂厝于上海齐鲁别墅。1933年春,当时全国132位知名人士捐资在济南修建了陵园和纪念堂,这些名人中有于右任、蔡元培、李宗仁、孙科、冯玉祥、何香凝等,他们也是通过登报刊发启事发起这次公葬的。”
臧纫堪老人说,这些事情我们家很少对外讲,因为最近普通百姓和有关方面对于历史越来越重视,加上贵报挖掘、报道了这些,我才对你们讲一点我所知道的,但愿对有关的研究者能提供一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