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国有民不知有身的王乐平(3)
辛亥革命网 2012-08-1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1927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汉口召开,王乐平等国民党左派与共产党员占了多数。会议坚持国共合作,反对独裁,撤消了蒋介石的许多重要职务,削弱了其职权。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武汉地区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蒋运动,王乐平参与了武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署名讨蒋通电。但此时国民政府矛盾错综复杂,武汉形势十分紧张。期间有300余名山东旅鄂同志、青年学生请愿要求改组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打倒丁惟汾、王乐平、路友于等,并每日包围王乐平住所,声言捉拿“蒋介石之走狗”。王乐平对党内同志间的暗箭备感寒心,但仍坦诚地向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愿到监委会申辩,坚持不去南昌就蒋。同年6月,经宣传部介绍去开封,任冯玉祥举办的党务训练班主任,亲授《国民党的组织与训练》的讲义,提出恢复十三年精神、改组国民党的政治主张。10月去广州开展反蒋活动。
1928年2月与8月,王乐平与何香凝、陈树人、潘云超、王法勤等粤方委员出席了在蒋介石一手策划下召开的二届四中、五中全会。通过会议,蒋介石达到了独揽大权的目的。王乐平在四中全会上递补为中央执行委员;在五中全会上,与其他粤方委员联名提出《重新确定党的基础案》的提案,反对蒋介石独裁和地方势力派拥兵割据,因遭到右派反对而中途退席反沪,致会议草草收场。同年6月,王乐平与顾孟余、范予遂创办《前进》、《检阅》等刊物,并提出恢复十三年精神、改组国民党,整理出版自己所著《国民党的组织与训练》及其它反蒋刊物,形成了声势颇大的反蒋舆论战线。7月,与王法勤、潘云超、何香凝、陈公博等发起创办大陆大学,陈公博出国后,他代理校长。
蒋介石为加强军事独裁,定于1929年举行“三全”大会,与会代表不用选举制而由南京政府指派、圈定,并使用威胁、操纵、收买等手段,欲使大会彻底成为蒋的御用会议。因王乐平谴责、反对这个决议,蒋便派陈果夫等人以三届中委为诱饵再三游说,但王乐平不为所动,旗帜鲜明地投入反独裁、反圈定的活动。蒋介石大怒,对他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并下令查封《前进》杂志。1928年冬,王乐平与陈公博、顾孟余、王法勤、朱霁青等人议决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社会上简称改组派),并于1929年2月发表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改组派总部设在上海,总负责人为陈公博,内设组织、宣传、总务三部,王乐平负责组织部。1929年1月陈去法国,王乐平成为实际上的总负责人。改组派发展很快,在浙、苏、鲁等十余省市以及日本、越南、法国、香港、新加坡等地都相继建立了支部,会员遍布上海、南京、天津、北京各大学校以及全国各省市的国民党组织,声势浩大。蒋介石对国内外的改组派变本加厉进行镇压,严令各地检举呈报,依法惩处。
1929年5月,王乐平在上海主持成立“护党革命大同盟”,发表《宣言》及《缘起》两个文件,历数蒋介石背叛革命篡夺北伐胜利果实、穷兵黩武、攻桂迫冯实行个人专制等罪状。由于宣言提出的行动纲领与口号大大超出了汪精卫、陈公博等争权夺利的一贯主张,使他们深感不安,因此汪精卫立即安排陈公博回国指挥一切。鉴于汪、陈的别有用心,王乐平决定护送父柩返原籍暂离沪。蒋介石密令山东党部刘涟漪在高密车站伺机逮捕,王乐平侥幸回到老家,得杨虎城部属护佑始保安全。同年9月,王乐平从青岛乘帆船返回上海。10月,国民党中常会以“勾结军阀余孽、颠覆党国”罪,议决通缉王乐平和陈公博、顾孟于等10人,并将王乐平等9人永远开除党籍(陈公博此前已被开除)。鉴于蒋介石的阴毒残狠,同仁亲友均劝王乐平加以防范,他却漠然置之。
在改组派的领导层中,王乐平不同于汪、陈之流。王乐平与陈公博、顾孟余之间,不仅政治主张、理论原则不尽相同,就连组织也不统一。王乐平是衷心拥护“三民主义”,坚决主张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而陈、顾只主张改组,是谋取权势的政客。在王乐平负责期间,改组派的活动给蒋介石以很大威胁。在蒋介石看来,只有王乐平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眼中钉,因而派亲信陈希曾到上海,嘱令特务头子杨虎派打手7人,于1930年2月18日深夜,闯入法租界迈尔西爱路314号办公室,乱枪狙击。王乐平身中七弹,当即身亡,时年46岁。不久,上海总部垮台,改组派陷于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