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国有民不知有身的王乐平(4)

辛亥革命网 2012-08-1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王乐平于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后,与丁惟汾等组织山东各界联合会。山东临时议会成立后,任议员。王乐平曾在青岛创办胶

  王乐平遇难后,灵柩暂厝于上海南市谨纪路齐鲁别墅。1933年春,在王乐平遇难3周年之际,由当时社会名流汪兆铭、陈公博、于右任、蔡元培、丁惟汾、孔祥熙、冯玉祥、李宗仁、黄绍竑、何香凝、李澄之、范予遂、王立哉等130人,发起公葬并募捐修建陵园、纪念堂于千佛山东麓, 1933年10月15日各界人士在上海为其公祭,并送花圈挽联为之纪念。(当时的所有挽帐、唁电、祭文及公葬经过记录均抄录成册,留存于济南千佛山王乐平陵园墓堂中,后因文革浩劫,墓地被毁均已荡然无存),从李烈钧先生挽联中,可看出当时各界对王乐平先生的沉痛悼念和高度评价。下图为:1933年10月15日在上海齐鲁别墅公祭王乐平先生各界所送挽联的照片:

   李烈钧挽王乐平

  昨日在网上游历,偶尔看到闵正国先生写的《李烈钧的楹联》。文中介绍了李烈钧先生是民国初年反袁将领和国民党元老。虽为武将,却也熟读百家,贯通经史,诗文作得很好,尤喜书法、楹联。其作品的突出特点多为忧国忧民,切中时弊的有感而发之声。内容或颂扬先驱,或呼吁抗战,或高歌气节,尽情抒发爱国情愫。

  闵正国先生将近年悉心收集到李烈鈞的四十多幅楹联联文,选录于内,以飨读者。我从其中看到李烈钧先生写的“挽王乐平先生联”,遂即摘录下来:

  如此河山,难乎后死;半生瑰杰,邈矣先行。

  ——挽王乐平先生联( 1933年10月15日)

     但王乐平墓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夷为平地,一直未能修复。日前王乐平的墓碑被发现,在石碑基座下还残存着一个花篮,其中的鲜花以枯萎,附着的白色挽联上有“子王钧五媳藏纫堪携子孙后代敬挽”的字样,说明距今不远的日子王乐平的后人曾来此祭扫过。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