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昌乃是民国诞生的推手(5)

辛亥革命网 2013-05-2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赵凤昌乃是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重要历史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复杂多变,从立宪到共和,从拥袁到反袁,他在辛亥革命前后江浙上层

  翌晨,得武昌复电,知义师已大动,鄂督瑞澄已宵遁,因复电朱促张謇返沪,时张适去汉口。随往晤商会董事甬人苏宝森,告以革命既起,沪汉商务息息相关,倘使战火燎原,两地均不堪命,急为今计,商会宜召各业会议,请沪地官商人民持以镇静。且电达江督张人骏,固圪自保,万勿轻预上游之事,冀阻江督发兵援鄂。又上海有英法租界,万一牵涉,贻害更大。应再由商会约西人商会开会,陈说民情,使达之领事,上闻公使。其时清廷遇事辄仰外人意旨,外国公使又辄循上海领事侨商之主张为依归。故复语苏宝森,当私告外商,此际应以保圪护商为主,外人绝不当有所左右。倘为清廷张目,资以饷械,或借租界之力扼制民军,则地方必须致靡。吾辈在商言商,无间中外,求其事速定耳。苏以颇得窍要,唯唯称是。其晚来报,谓中外无异见,领事且持此入告公使。卒之公使团集议,以清廷不足有为,且疾首庚子之役,咸不主助政府。不日即分别宣告,认民军为交战团体,各国严守中立。公知事济,欣然曰:民军自比当不以匪寇见称,足与清廷争一日之短长矣。

    然商人尚不足尽举国之人力,则别思策动各省,自莫如各省咨议局与旅沪人士公私交往,因展转约各省籍友好,无论其为赞许共和与否,均来惜阴堂集商。奔走最力者,苏人黄炎培、沈恩孚、孟森、刘垣、冷遹、雷奋,浙人诸辅成等。时张謇为咨议局长,人望所属,函电四出,各省多闻声相应,旅沪人士又纷函知亲,转达地方耆彦,请求来沪计事或遣代表来议。于是先后至者十余省,晨夕相见于惜阴堂。卒以十余省代表之力,奠南京临时国会之镃基,壮图伟举,共商于惜阴堂斗室之间也。

    自兹以将,日事部署。庄蕴宽时同寓,问邀其旧部党人钮永建、王孝缜、赵正平等来谈。旋长沙黄兴、番汪兆铭、余杭章炳麟、桃源宋教仁、长沙章士钊、三原于右任先后至,筹事缜密,服劳勤挚,即于役南北走其事。若山西景耀月、直隶张继、山东丁世铎、云南张耀曾等,过沪必先来陈说当地情事。征问进止,一堂济济。是时,党人陈其美率子弟攻制造局,不胜被执,事已危亟。制造局会办沪人李钟玉,系公至交,始得士商之力,说于主者释出之。陈再攻上海县署,知县田宝荣逾垣走。上海光复,陈为沪军都督,李为上海政张,知革命计议多在惜阴堂,亦来与会。汤寿潜时长浙江铁路局,来往护杭,因介绍浙江光复党人陶成章来会,时陈其美觊觎浙江都督一职,遣蒋中正枪杀陶于广慈医院。

  时于十七省代表排日研讨政情,有鉴于清廷任袁世凯为内阁总理,遣冯国璋南征。初战于武汉,民军颇为不利。各地新军数寡,并南策效,自非谋各地响应,不易图功。于是又以各省代表分别导致当地绅商,合群力迫长吏易帜,各地多纷应之。江苏巡抚程德全首以上上海既失,宣告独立,易白旗,称江苏都督,苏沪始告粗安。然外省疆吏,犹或惑于君臣名分之谬说,首尾两端,迟迟举事。公即于农工商部侍郎、上海南洋公学校长唐文治洽商,由唐撰共和国体论,引证经义,谓共和非改性,易帜非降臣可比以解喻之。满洲人志锜,为瑾妃、珍妃胞弟,贵重椒房,而见恶于慈禧太后,夙主维新,知革命得手之误于瑞澄 ,忽自京师 来电,传内意,请讽瑞自裁,以谢朝廷。先公与瑞固还往,所寓尤密迩惜阴堂,惟以死节岂容人劝,且方为革命事日不暇给,安得复有余时为清廷传达使命,即笑置之,瑞卒令终。

  初民发难于武昌,风声所被,举国欢腾,人争自效。然忽闻朝廷电调海军赴汉助战。海军萨镇冰素敬事郑孝婿。郑与寒家望衡,过从夙密,时弃湖南布政使职亡归隐晦,即恰其电萨,勿炮击武汉,以重民命。郑缮稿即发。德国向主君政治,清廷及袁胥亲德,即电外务部大臣梁敦彦,谓国内之战,万不可乞助外力,苟朝廷有所求与德国,务为阻遏。梁电允诺。又民军及各省咨议局四向通电,独遗内、外蒙古。会从叔叔泽时任张家口电报局长,即详电使转内、外蒙旗,同申义举。颇有复电赞许者。又传闻摄政王偶作豪言,谓朝廷上有好督抚在,何惧于革命。盖指升允、岑春煊辈,由是即请张謇拟一请逊位电稿,同携往遏岑,即日说其签名发京师,以孤清廷之势。类此举措,谋定即动,率出臆见之所及,多不胜记,聊述一二而已。

   方苏沪乍告光复,武汉战事未巳。南京张勋负固自持,大江南北,各地自署都督者,林林总总,无所统隶,清廷内荏,尚称用兵。袁世凯又巳蓄意盗国柄。于是惜阴堂宾客云集,论政以外,兼及论军,皆以增兵筹饷为言,请缨代伐为志。后黄兴任大元帅于南京,明知饷源无所出,募勇之不胜战,同患束手。常告来者以试先赴寒舍商之,遂历有胡汉民、谭延闿,李烈钧,柏文蔚各都督来洽。以至卸职之第九镇统制徐绍桢,第八师军人张厚琬、李书城、黄葆苍、陈元白,镇江都督林述庆,江北都督洪承点,吴松总司令李爕和,沪军都督府参谋长黄郛,女子北伐队长林宗素等,杂沓纷至,户限为穿。其明识事理者,彼此推诚喻说,渐审实情。而矜才使气者,犹不免拂然色厉。直至和议初开,始缓其事。所幸黄、汪储君深知艰苦,能见其大。尤习知浙江光复,多出地方人士之斡略,颇不自封于党籍,于是良便。逮孙文自海外归来,则南中大事巳粗定矣。

  计武汉义军之发难也,固出同盟会涵之深,亦赖地方人士之策力,故孙文匆次归国,抵沪翌日,即来惜阴堂,致词谦挚,曰:革命大业,诸君子功定垂成,愚愿幸偿,犹当免继全力。海外消息梗滞,百不得一,请祥述之。先公遂一一陈述沪汉情事。其后屡至,商统一建国诸要端,尤先以网罗英贤及国家财政事。其时四郊扰攘,各地都督,就地课饷,虽病民而不足以存给,即在上海,陈其美来惜阴堂夜谈,竟得《民立报》于右任电话告急,谓民军以无饷且围焚都督府,陈至不敢遽归,可谓其余。怠江南差定,计政人才,尚难具选。于是介熊希龄入局。初,熊官度支部,出任东三省财政监理官,钩稽精至,夙着能声。时适屏居沪上,与寒家卜邻,辄共尊俎,偻指财政,如数家珍。然知其秉性岸介,不屑求炫于当世,未易强致,则约日往谈,移晷,似犹未毕其辞,复挽来寒假家续话,及入座未几,孙,黄继至,盖夙先约至矣。既相晤,畅论革命事,特重财政。孙、黄并重之,请草订设施纲要。熊窥其诚意,遂尽旬日之力,属稿携至。见者,咸以为精析可用。此后遂即资之为探讨之本,卒定财政计划,熊亦以理财闻于时,历任财政总长、内阁总理。

   庄蕴寛为吾乡健者,以文人治新军于广西。继郑孝婿为龙州边防督办及教练公所诸职。夙收新人军入旅,盖蓄大志者久矣。时客惜阴堂,凡所计议,无不允当。孙、黄并以为能。南京临时政府肇建,江苏都督程德全不胜任,告罢。公即主庄继之,遂移省会于南京。民党中人咸钦其清则刚守法。政府统一,袁任为都肃政史。首劾洪宪筹安会帝制之谬说,以直声见称于世。又浙江光复党陶成章被狙,陈其美无吏才,都督难于得人。其遂举汤寿潜。汤淡泊廉能,素为浙江人所敬爱,以劾盛宣怀削官,名动京国,独不乐于仕进,虽孙、黄而恳之,不少顾。公责之日,君养望有年,举国奉以令誉,绝续之际,乃不为国家少效责耶。汤始免允,期以三月必退。且谓革命不当囿于种族之成见,若轻杀满洲人,即日引去。众许其言,方璞被就任。既而杭州民官误杀旗城一兵丁,果即卸篆,返告曰:吾守誓言,慎勿轻责矣。南京临时政府初建,汤任交通总长,政府北迁,绝意却袁聘,迄为士流所称许。张謇客寒家,与民党日夕周旋,旋任农商总长。民党在建国求贤之时,亦多询问先公意,尤重其知人之明。是以临时政府筹商人选,孙、黄及汪、宋屡出名单,征询当否。先公以建府开基。既须兼纳众流,更当克民望,取舍慎重,弥劳神思,片纸提名,钩摸数回,而后定其议。孙且坚邀同赴南京,强以艰巨。章炳麟复于名单书枢密院长赵,而已副之。先公笑曰:比席非君莫属,余固自誓,仅策微劳,不奉命公识,诸君子必夙闻之,况孱躯诚所不堪乎。于是卒罢其目,旋改聘为顾问,亦婉却勿就。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