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昌乃是民国诞生的推手

辛亥革命网 2013-05-2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赵凤昌乃是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重要历史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复杂多变,从立宪到共和,从拥袁到反袁,他在辛亥革命前后江浙上层
 

  赵凤昌乃是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重要历史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复杂多变,从立宪到共和,从拥袁到反袁,他在辛亥革命前后江浙上层人物中的典型。他的一生牵涉到晚清政府、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与北洋政府,尤其是在辛亥革命中更处于举足轻重的作用。乃是民国诞生的推手。

  据其外孙杨小佛(杨杏佛之子)的回忆,他小时候去外公家玩,发现惜阴堂中厅墙上有一张内置中华民国国玺印,与插在花瓶中的五色旗相应成趣,尽管,从1927年后,它已经被青天白日旗所取代。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12月25日回国,第二天下午即赴“惜阴堂”会见赵凤昌,征询他对当前时局的看法。

  1912年初,孙中山曾亲笔致函赵凤昌,请其做枢密顾问;袁世凯也致函赵,邀其加盟麾下。但令人意味深长的是,这两位民国初建时期最大人物的盛情邀请,都遭到了赵凤昌的回信婉拒。他曾经以过人的智谋和手段,一手操盘了民国的诞生。

  武昌起义后,10月27日,赵凤昌从上海给两位朝中重臣发出了电报。一封发给了刚刚被任命为邮传部尚书的唐绍仪,在信中,赵凤昌劝唐绍仪“宜缓到任”,如果真的到任了,要特别注意和列强周旋,不要损害中国的利益。在给外务部大臣梁敦彦的另一封电报中,赵凤昌提醒他提防日本的动向。随后的电文中,赵凤昌力劝其反对摄政王为镇压革命向列强借款。在这两封电报中,赵凤昌均期待他们“保将来之中国”。

  赵凤昌(1856-1938),江苏武进(今常州)人。住上海南阳路十号惜阴堂。字竹君,一字惜阴,又称惜阴堂主人,别号松雪道人。室名惜阴堂、惜阴书舍。生于咸丰六年,卒于民国二十七年。赵少时人钱庄习贾,后纳赀报捐杂职,往广东候补。曾当曾国荃、林则徐、邓廷桢以及张之洞的幕僚。赵凤昌到广东先在藩司姚觐元幕下任记室,光绪十年(1884年),张之洞调职两广总督,赵入张幕府,由文巡捕升充文案,参预机要。由于赵的敏勉强记,通达政事文章,精于幕道,甚得张之洞的器重和信任。 光绪十五年(1889年),赵凤昌随张之洞移督湖广,升总文案。在湖广任上,张一切要事皆秘商于赵凤昌,倚之如左右手。当时忌之者乃为“两湖总督张之洞,一品夫人赵凤昌”语传遍朝野。 光绪十九年(1893年),张之洞被劾,涉及赵凤昌。赵遂遭革职永不叙用。张为慰藉赵连累受谴,特于湖北电报局给予挂名支薪。自此,赵凤昌在上海南阳路筑惜阴堂定居,实际上是常驻上海为湖广督署办理通讯、运输诸务,借此与当地官绅、外国领事建立联系,遍交天下名流,拥有最广泛的人脉。为张之洞提供消息,出谋划策。由于张之洞是晚清洋务派的重要人物,在其为封疆大臣的二十余年,广纳当时颇具新思想的知识精英,使其幕府人物成为一时人才的渊薮。正如汪大钧所云:“南皮爱才,为近日封疆之冠,品题所及,声价益增。”而当年的幕宾,不少成为后来戊戌到民初政坛的风云人物。赵凤昌虽退出政坛,但政治热情不减,与政界人物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隐居沪渎期间,赵又与新崛起的江浙名流往还密切。所以惜阴堂主人虽“闭关却扫,脱略公卿”,但其人脉丰沛,仍不离政治旋涡。戊戌、庚子、辛亥诸役背后,都有他的作用。诚如黄炎培所言:“四十年间,东南之局,有大事,必与老人有关。”刘厚生更戏称赵凤昌为“民国的产婆”,这种说法虽扩大了赵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但当年南北议和期间,惜阴堂主人确在幕后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赵凤昌(左一)、杨杏佛(右一)和家人在上海惜阴堂合影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