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诚评传(2)
辛亥革命网 2013-02-0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余品绶 查看:
六 余诚和“日知会案”
当年震惊中外的“日知会案件”,已经过去一百〇五年了。对于它的研究,似乎还可以继续下去。
“日知会丙午党狱同人”之一的张难先在《余诚传》中写道:“秋,萍、醴军兴,胡瑛等奉 总理命来鄂谋响应。诚、静庵、瑛方聚而规画,为无赖郭尧阶所悉,告密于巡警道冯启钧,导捕瑛、静庵。”这是当事人对“日知会案件”最简略的追述。
较为详细些的情况是:一九〇六年,同盟会总部派会员刘道一、蔡绍南从日本回到湖南,遵照黄兴先生数月前的意见,“以军队与会党同时并举”,运动军队、联络会党,积极准备于阴历丙午年腊月底(一九〇七年二月初),趁清政府官吏封印之时,在萍乡、浏阳、醴陵举行武装起义。此时鄂、赣、宁等省革命党人也积极准备策应。为此,孙中山即派人回国组织响应,其中湖北人梁钟汉、朱子龙和湖南人胡瑛等奉命回到武昌,与日知会的领导人密谋策划响应。不料,湖南方面消息泄露,革命党人被迫于一九〇六年十二月初提前行动。血战至月中,起义失败。武昌方面,总督张之洞则根据湖南的来文,四处张贴悬有赏格的布告,缉捕王胜等(“拿获以上各匪者,各赏银一千两。”)及朱子龙等(“拿获以上各匪者,各赏银五百两。”)共计十五人。
尽管如此,余诚仍然和刘静庵、梁钟汉、朱子龙、胡瑛等人在积极地谋划举事,但却苦于经费短缺。这时有个候补县令湖南益阳人李某(也是党人),声言六合锑矿公司有蓄积,可以拨济,于是余诚便和同志们往汉口某纸厂订立合同。而有个叫郭尧阶的党人,自日本回国后,不务正业,终日浪游挥霍,但由于他是同盟会中人,早先又与胡瑛、宋教仁等相友善,大家对他并无别的戒心。岂料他于近时提取日信洋行棉纱数百包以求获利,但又无钱可付这笔货款。于是藉着李某入党是他先为之介绍的缘故,便居功卖大,设法预先私取了锑矿公司款以为己用。余诚得知此事后,立即与同志们一起责问追究此事。郭尧阶不但不交出款项,反而怀恨在心,继而竟起了叛变图财之意,于是将日知会的行动计划全盘密告于清巡警道冯少竹。冯命他为侦探队队长,许以重金,令导捕革命党人。
短短的几天之内,刘静庵、朱元成、胡瑛、梁钟汉、李亚东、吴贡三、殷子恒、季雨霖、张难先九人被捕;被通缉追捕的则有吴崑、余诚、梁耀汉、何季达、李长龄、冯特民、孙武、徐竹坪、廖汇川、黄警亚、李楚翘、何子植等十二人;另有数十人,虽然没有被列名追捕,但也非常危险,只得被迫藏匿或远逃他处。经此大变故后,日知会无形解散,湖北的革命运动暂时落入了低潮阶段。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武昌日知会案”,因为本案发生在农历丙午年,所以又被称之为“丙午党狱”或“日知会丙午之狱”。
勿庸讳言,研究余诚,“日知会案”绝对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重大事件——而且,必须“正视”到案件的细节中去。
然而遗憾的是,关于此案的细节,所见的资料太少。
有的记述,时、地、人均明显失实,如冯自由的《革命逸史》说:“是年冬,孙总理因法国有意赞助中国革命,特派山西人乔义生随法国武官欧极乐周游长江各口岸调查革命党实力,刘贞一等在圣公会开会欢迎。法武官及乔义生演说革命,异常激昂。事为清吏张之洞、张彪所知,乃于十一月二十九日派兵围困圣公会堂,捕获刘贞一、朱子龙、梁钟汉、季雨霖、胡瑛、李亚东、孙鸿钧、殷子恒、吴贡三等多人,并检出名册四巨本,多属军学界中人,吴崑、冯特民、余诚等幸脱逃。自是日知会及同盟会鄂分会遂被摧残殆尽。”李书城亦如是说:“乔宜斋、欧吉罗抵武汉,曾到日知会讲演法国大革命,措辞激烈,为鄂省军警侦悉,派军警围捕,会员中有九人被捕,日知会乃被迫停闭。”
有的时、地不误,人却又混杂了。如蔡寄鸥的《鄂州血史》说:“二十四日,由刘小霖宴胡瑛、刘静庵于汉口名利栈,亦被捕获。”又如,曹亚伯的《武昌革命真史》说:“胡瑛、李亚东、季雨霖,则由郭尧阶引捕于汉口名利栈。”
关于此案的细节,1912年余祖言所写的《志士余仲勉传》(以下简称为《仲勉传》)用了大约32﹪的篇幅。1945年张难先所写的《余诚传》用了大约36﹪的篇幅。1961年,张难先又写下了一篇长达七千字的文章,《为五十六年前的一笔历史账答客问》(以下简称为《答客问》)。相比之下,这两《传》一《答》中关于本案细节的记述,益显弥足珍贵。事关重大,现分别谨录如下:
余祖言(1912年):《志士余仲勉传》(节录)
秋,萍乡事发,与刘静庵、朱松坪、胡经武(佩鸿案:胡瑛字经武)谋响应,苦资用绌。会候补县益阳李某言六合锑矿有蓄积,可拨济,(余诚)遂偕同志往汉口某纸厂订立合同。有郭尧阶者,以李某入党,因彼先容,自以为功,窃往私取。志士诘责之。乃怀愤,洩谋于清巡警道冯少竹(佩鸿案:即冯启钧)。少竹命尧阶为侦探队队长,许以多金,令阴補志士等。时刘静庵为日知会会长,志士劝之先去,己留养其母。越数日,往名利栈,见警兵数人扶胡经武出。归寓言状,朱松坪欲即逃,志士止之,不听,复被逮。志士乃欲招九江敢死士二千人,以炸药烧各官署,出经武等于狱,曰:“杀身成仁,此其时也!”又恐殃及居民,犹豫未决。捕益急,乃易服走上海,投公学。是时党人繁杂,朝夕翻覆,不可究诘,公学诸君疑之,愈窘。会外出,某君窃视其日记,疑始释。
……
简弟之传作於民国壬子,每惜辞之蕪,欲修正久矣。今冬有为殉国诸人请恤者,吴君寿田欲加简弟名,託张君泰湘以书来索传,乃删其蕪者以应。刘君子通见之,叹为“简洁不可易也!” 壬戌冬任直自记
此传寄至燕京,越数日,曾君唯生又以书来索简弟传,谓有人请黎公将季雨霖事迹入史馆,周君章武欲以简弟继之。直道在人,信哉! 任直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