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最小的女同盟会员郑毓秀(5)

辛亥革命网 2013-12-0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郑毓秀1891年生于广东新安,15岁加盟同盟会,毕业于巴黎大学,是著名的民国社会活动家,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她被推举为代表,与中国代表

  她先后写有《My Revolutionaryyears,the Autobiography of Madame WeiTao-Ming》、《国际联盟概况》、《中国比较宪法论》。《国际联盟概况》于1926年出版,由王宠惠作序,最早向国内介绍了国际联盟的情况,对于开阔国人视野功不可没。《中国比较宪法论》是郑毓秀的博士论文,将中国宪法与外国宪法进行比较研究,意义重大。

图为柯蓝饰演的郑毓秀

  同年,郑毓秀与魏道明结为伉俪。以后,郑毓秀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和人际关系,积极参与一些重大的社会事务活动,开始扬名上海滩。

  郑毓秀除了从事律师工作外,还在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里担任过多项重要的社会职务。1927年,郑毓秀历任上海审判厅厅长、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江苏政治委员会委员、江苏地方检察厅厅长、上海临时法院院长兼上海发行院院长。1928年,郑毓秀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出任国民党立法委员、建设委员会委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于1928年成立,次年1月即指定郑毓秀和傅秉常、焦易堂、史尚宽、林彬五人组成民法起草委员会,专门负责民法的起草工作。由此可见郑毓秀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和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在当时是屈指可数的。抗战期间,郑毓秀曾任教育部次长。1942年,其夫魏道明接替胡适任驻美大使,郑毓秀成了大使夫人,协助夫君开展外交工作。她身边的友人非富即贵。1943年,郑毓秀陪同宋美龄访美,深谙政治的罗斯福总统夫人称赞郑毓秀“具有政治头脑,不同于历任中国大使夫人”。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夫人虽不过问政治,但仍和郑毓秀结为知己。

  脱离国民党政治圈,散淡终老美国

  抗战胜利后,魏道明卸任回国,转任立法院副院长。1947年,郑毓秀以第二高票当选制宪后不分区的上海市“立法委员”,得票数仅次于王新衡,而高于朱文德、颜惠庆、方志超、马树礼与王剑锷;是当选的7人中唯一的女性。1948年3月6日,《台湾新生报》曾刊登她在上海竞选立法委员的五、六幅照片;不少“上海法政学院”的学生,以拥护传单与宣传车队等,为她宣传助选,可以想见当时竞选的盛况。

  1947年4月,魏道明受命在台湾“二二八”事变后,接替陈仪,担任台湾省主席;郑毓秀也随同魏道明一同去了台湾。在台湾近两年时间中,她将大部份精力,用在配合魏道明的公务上。

  魏道明出任台湾省主席的第二年,即一九四八年,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已近尾声。一天,魏道明与台湾省警备总司令彭孟缉将军及纽先铭副司令等从湖口检阅新成立的警备旅。下午返回台北官邸(台北宾馆),刚进门,郑毓秀从楼上赶下来,气急败坏地大声说:“PIEPRAT(郑一向叫魏法文名)!你调职了,陈诚继任主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二人突然接到这样的消息,一时相对无言。许久,快人快语的郑毓秀突然开口说道:“蒋公是不信任你。”

  1948年,陈诚取代魏道明任台湾省主席,同年郑毓秀夫妇移居美国,从此淡出了政治舞台。在魏道明离台后,继任台湾省主席陈诚大作人事的新部署,这当然更进一步刺激了魏郑二人脱离国民党政治圈的念头。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