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致命的蜀通轮(3)

辛亥革命网 2013-12-0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谢天开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1年的多事之秋,在那个特殊的历史短时段上,川江行轮公司蜀通号轮船忠州(县)搁浅,虽属于偶然发生小事件,却极具戏剧性与爆炸性,正

  蜀通轮初航不久,却又遭遇了晚清官场上的暗礁而险些搁浅。因地方利益的纠结,湖广总督陈夔龙的从中作梗,借口川江行轮容易碰撞民船占夺民生,和将引导外国轮船接续航行等,横加阻挠。一面要求清廷制止,一面电达四川总督,不准蜀通轮进入湖北境内。后经多次谈判调停,又订立免碰章程十条,赔偿章程八条,还向宜、渝两关各缴存押款一万两,以备赔偿碰损民船之用,直到1910年3月中旬,川江轮船公司才得营业,蜀通轮往返水路在宜(宜昌)渝(重庆)两地。

  然而,蜀通轮真正影响历史的短时段,发生在辛亥年间的多事之秋。

  四川保路潮

  1911年1月,盛宣怀被任命为邮传部尚书。这时候,立宪运动搁浅,社会矛盾极端激化,革命党人四处暴动,各省总督心怀鬼胎,大清王朝宛若一个一触即发的火药桶。历史的讽刺是,点燃这个火药桶的人,居然就是过去40年间一直为朝廷打造实业基石、期望以此名垂后世的盛宣怀。1911年5月,清王朝宣布将铁路修筑权收归国有,废除商办法案,然后向外国列强借债修路。

  1911年6月7日,成都各团体两千余人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推举立宪派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提出“破约保路”口号,分路讲演宣传保路,并推举代表赴京请愿。全川各地各团体保路同志分会相继成立,会员迅速发展到数十万。

  进入9月后,更发展为全省抗粮抗捐。署理四川总督赵尔丰在清廷的压力下,于9月7日诱捕保路同志会和股东会领导人蒲殿俊、罗纶、颜楷、张澜、邓孝可等,封闭铁路公司和同志会。成都数万群众奔赴总督衙门请愿,要求释放被捕人员,赵尔丰下令巡防军开枪镇压,死难三十余人,酿成了“成都血案”,触发民怒,态势一发不可收拾,川省形势全面失控。

  蜀通轮搁浅

  四川保路运动的巨大漩涡,裹胁了整个大清王朝。清廷急急钦派“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端方率鄂省新军精锐——湖北陆军步队第十六协第三十一标全标[团]及三十二标之第一营(缺两队)官佐,共约二千兵力,于1911年9月15日起程武汉,入川救火。

  运兵入川,首先是要解决交通,蜀通轮成为了此次重大军事行动的“命门”。无奈最为关键的交通工具蜀通轮,却在如此关键时刻,因三峡川江秋季大雾,偏偏在忠州(县)遭到搁浅,这让清廷与地方大臣们焦急万分。一时间清廷朝野上下,中枢与地方各个方面一齐聚焦在这艘搁浅的蜀通轮,驰电频繁,风急浪高。而在那一刻,所有的当事者都没有预料到因蜀通轮搁浅事件,成为了整个大清王朝的“滑铁卢”。

  新任川汉铁路督办大臣的端方,有“旗下三才子”美誉,涵养很好,性情沉稳。而在此刻,他几乎是惊惶失措地向清廷内阁报告,在《端方致内阁请代奏借用英国兵轮赶程入川电宣统三年七月(1911,9)》;电文中称:

  端方连日赶办公所要件,并布置入川事宜,确已就绪,即日乘轮赴宜昌。其由宜昌至重庆之航路,仅有蜀通轮船可行,正值搁浅,屡电饬令设法出浅,迄未办到。如由宜遵陆,约须经月,始达成都,殊嫌迟缓。

  而清廷中枢因为前有八国联军的梦魇,便立即驳回此电,遂有《清帝令端方勿借用英国兵轮另行设法入川谕宣统三年七月一八日(1911,9,10)》:

  内阁电寄端方:电奏悉。借用外国兵轮,诸多窒疑,断不可行,著另行设法,迅速前进。

  请饬赵尔丰严密防范各节,昨已有旨,严饬赵尔丰矣。

  此时,也有湖广总督瑞澂回覆邮传部尚书盛宣怀的询问电报。

  《瑞澂致盛宣怀成都情形危急鄂军到渝须有二十余日电宣统三年七月二一日(1911,9,13》电文中亦称:

  至鄂军赴川,由汉乘轮至宜昌后,须看有无入蜀轮船,临时定夺。即有轮亦不能一批齐进。计舟行至万县,由万陆行至重庆,最速须二十余日左右,方可抵渝。

  由于蜀通轮搁浅,这个致命的事件,让四川保路运动始作甬者盛宣怀也乱了方寸,他万分焦虑地向赵尔丰的兄长赵尔巽询问解决办法,《盛宣怀致赵尔巽鄂军援川缓不济急四川何军可靠由陆军部电调进援成都电宣统三年七月二二日(1911,9,14)》:

  乱党围城,季帅消息不通,午帅甫抵沙市,迟迟吾行,已催调鄂军,缓不济急。公知省外各军,何军可靠,乞电示。制台命令难行,可由陆军部发电调援。昨由川京官发通电劝解散。公如有策,乞电示。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