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致命的蜀通轮

辛亥革命网 2013-12-0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谢天开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1年的多事之秋,在那个特殊的历史短时段上,川江行轮公司蜀通号轮船忠州(县)搁浅,虽属于偶然发生小事件,却极具戏剧性与爆炸性,正
 

  孙中山曾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还要迟一年半载的。”

  1911年的多事之秋,在那个特殊的历史短时段上,川江行轮公司蜀通号轮船忠州(县)搁浅,虽属于偶然发生小事件,却极具戏剧性与爆炸性,正是这个溅出的小火星,让四川保路运动乘机而成燎原大势,进而引爆了辛亥武昌首义,倾覆了整个大清王朝。

  开创新纪元

  1909年10月27日,也就是清宣统元年九月十二日一大早,重庆南岸码头,人头攒动,翘首以盼,在一声汽笛长鸣中,终于迎来了一艘拖着驳船小火轮——蜀通轮靠岸了。此刻意义非凡,这艘命名为蜀通号的客货轮船,隶属于“川江行轮有限公司”,它劈波斩浪,颠颠簸簸,经历了整整九天,才从宜昌抵达重庆,时有当地绅民“穿衣顶帽顷城出现”,欢呼中国人自营轮船第一次入川抵达重庆。

  汽笛长鸣,龙旗飘飘。当时在现场的法国外交官白达(Bodard),在1909年10月30日写给驻华公使团项目官员的信函中记述道:

  中国公司“川江轮船公司”的“蜀通”号汽轮在重庆抛锚。一大早,当地的政要和轮船公司的经理们就来到长江右岸等待到达“四川的商业大都会”的第一艘中国汽轮。为了使庆祝活动更加隆重,重庆的新军组成了一支约有两百人的队伍在陡峭的河岸上排成一列,准备向“蜀通”号上的皇旗敬礼。

  从这段新闻报道式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川人对交通现代化的敬礼与欢呼。参加典礼的重庆新军,除了手持毛瑟枪与汉阳造之外,铮亮的新式野战山炮也被拖到了现场。

  作为中国一代船王卢作孚的助手、对川江航运事业和重庆轮船同业公会有所贡献的邓华益先生,回顾那一次令人兴奋的三峡川江之航道:

  1909年,由上海乘坐“蜀通”轮经宜昌到重庆,这是华人自营轮船入川的第一次航行。10月19日正午船从宜昌出发,29日抵达重庆。船停泊在南岸狮子山下的长江边,那个时刻,重庆的绅士们,倾城出动,一个个穿得“周吴郑王”的(意思是穿得周正),如同迎接贵宾一般,许多人用叶子烟杆的铜头烟锅去敲打轮船钢板,待发出金属声响后,大家齐声欢呼。这毕竟是华人自营华轮入川之第一次……

  蜀通轮的处女航成功,开创了长江航运的新纪元。

  在上世纪初,为纪念蜀通轮首航川江,在成都少城公园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东侧的人工湖畔,还曾有一座以蜀通轮为蓝本修建的船房。

  1907年,几乎在北中国京张铁路竣工的同时,在中国航业史中发生了一件重要事件,这年年末在重庆由四川官商合办发起创办了一家“川江行轮有限公司”,而且居然是由赵尔丰的胞兄、当时的护理川督赵尔巽委派四川商务总办周善培及川东道陈遹声创办的。

  中国航运史研究专家樊百川先生,在其专著《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兴起》里,对蜀通轮记载道:

  向英国订购一只适合峡江航行的双螺旋桨“蜀通”号轮船,(总吨数196吨,载重80吨,机械动力600匹马力,时速13海里半,拖运为时速11海里)及一只拖船(载重159吨,客舱有80个一、二等客位,统舱可容一百数十人),于1909年10月由江南船坞组装完毕,开始航行。

  蜀通轮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川江三峡航运的特点,船体长115英尺,宽15英尺,吃水3英尺,时速13.5浬,从宜昌到重庆只需65小时。

  以诗证史,作为“民国史小说”,川籍作家李劼人在长篇文学著作《大波》开篇描述道:

  蜀通轮船正顶着长江洪流,一尺一寸地挣扎而上。浑黄的水是那么湍激,丢一件浮得起的东西下去,等不得你看清楚,早就被水带到你看不见的远处去了。

  机器仓、煤仓占了轮船本身一多半。机器的轰隆声特别大。火仓里的煤铲随时都在嚓嚓地响。这条一年来专门行驶在川江的轮船是特别设计制造的,和宜昌以下所有轮船不同地方,除了机器大、马力大而外,比如船尾的螺旋推进器,就有两部。舵也一样,主舵外还有两张比较小一点的辅舵。

  ……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