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最早武力响应武昌起义的城市

辛亥革命网 2019-05-31 14:03 来源:宜昌市政协 作者:宜昌市政协 查看:

宜昌为鄂西重镇、川鄂咽喉,素乃兵家必争之地,四川保路运动的风潮波及宜昌,筑路大军之中,革命思潮日益漫延,市民、路工乃至军警人心浮动。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00周年纪念日。100年前的今天,辛亥革命的先驱们,为奋勇推翻腐朽、反动的满清王朝,武昌城首举义旗,一夜激战,终于彻底埋葬了我国数千年来的根深蒂固的封建帝制,开启了走向共和的国家体制,取得孙中山开创、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顺应了世界历史的潮流。

  值此这一节日到来之际,我回忆起早年恭读过的辛亥革命历史宝库中那一组组珍贵的档案资料,感谢当年宜昌的革命先驱们,他们留下的宝贵文字记录中,有最早发难继义,武力接管宜昌军队、官府和警察的权力,有力响应和声援了武昌起义的业绩。革命先驱们浴血奋战、义无反顾的气概,都真实写进了这些档案文献的字里行间。重温这些文字,仿佛看到百年以前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痛苦深渊中呻吟的时候,他们追随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金秋风云激荡的日子里所作的贡献,揭开了历史新的篇章。笔者循着前辈们笔下展示的历史原貌,适当引用原文写就此文,以供研讨切磋。

  起义前一触即发的形势

  宜昌为鄂西重镇、川鄂咽喉,素乃兵家必争之地,更因川汉铁路在宜昌开工,原本只几万人的城市,骤然聚集于宜昌的路工多达三四万人。四川保路运动的风潮波及宜昌,筑路大军之中,革命思潮日益漫延,市民、路工乃至军警人心浮动。反动当局急急忙忙为增防宜昌调遣军队,这一来,既加剧了人们的恐慌情绪,也让秘密活动于军队中的革命党人也来到宜昌,得以迅速与宜昌的进步团体成功联络和切磋谋划,以共举大业。

  早在上年即宣统二年(1910年),由湖南、四川、云南等地旅居宜昌的革命人士,在宜昌站住了脚,其中多位已在警署谋求到一份职务作掩护。他们成立一个名曰“公益会”的秘密进步团体,会员发展到200多人,推举胡冠南为会长,胡绍尧、严绍陵为参事,李春澄等商界名人也被礼聘为该会主事骨干人员。

  翌年夏,省城革命团体“共进会”首任会长张伯祥,在成都参加四川保路运动后,为发动路工专程潜入宜昌,得悉宜昌有公益会这个秘密进步组织,遂引为同志,便与该会会长胡冠南等商议后,以研究路事为名,在四川会馆川主宫开会,成立了“川汉铁路研究会”,宣传革命,鼓动工潮。

  不料宜昌反动当局出动军警,将张伯祥、胡绍尧逮捕下狱,更加激起路工的不满。湖广总督瑞澂接到宜昌府、镇的告急电报后,惟恐党人联合路工起事,急调新军四十一标第一营和三十二标第二营开赴宜昌防守。文学社的唐牺支、共进会的胡云龙等党人也随军到了宜昌,计划原定于武昌的省城起义为信号,一旦爆发后,即在宜昌组织新军中的党人和当地公益会会众联合行动以光复宜昌。

  光绪三年农历八月十九日(公元1911年10月10日)晚上九时,武昌新军举行起义,按干支算这年是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当年留下的卷帙浩繁的文献档案中,由宜昌民军基础扩大成立的荆宜施鹤司令部的书记官李一执笔,于民国元年及1912年6月,写成的《荆宜施鹤光复记》、《荆宜反正纪实》、《前宜昌公益会反正有功荆宜人员事实册》等文献,上报湖北军政府和稽勋调查会,对那段如火如荼、波澜壮阔的历史,作了如下生动翔实的记述:

  鄂督特派军队驻扎宜昌……及八月二十二日得武昌十九日倡义之通告,军界唐牺支、邓金标、黄汉卿、胡云龙、柳克伟、柳林香、蒋方仁等,约同警界严午桥、张举武、胡冠南;学界唐伯庄、何大嘉;商界李春澄、童月红、赵璧成及各界诸君,开秘密会议于东山寺,经各同志赞成响应,决定二十七日起义。

  起义的怒涛席卷宜昌大地

  东山寺会议后,革命党人抓紧起事前短短四五天时间作准备,军队里的共进会、文学社党人,分头联络、掌控军队的同时,与宜昌商务分会总理曹耀卿和李春澄洽谈市面恢复和军队粮饷,联络活动于川楚一带的反清力量等,《荆宜施鹤光复记》共设一章十二节详加记述其始末。宜昌商务分会于国民二年(1913年)三月十六日,给省城的湖北军政府和宜昌军事机关,呈递了题为《宜昌光复大概情形》的呈文,内中窥见商界的作用不可小觑。文中说:

  按武昌起义系于前清宣统三年阴历八月十九日,越二日警报到宜,人心惶惶,兼因官钱局票顿失信用,全市恐慌……迨二十二、三等日,间有不法匪徒假兑官钱局票为名,希图乘机抢夺,时聚百数十人,日夜喧呶不止,人心尤为讻惧。敝会以市面治安所关甚巨,爰与军、政两界磋商办法,由敝会暂行担任代兑,藉息纷扰,仍恐不时暴动,并经决议,招三百人为商防队,公推商界李君春澄为管带官……配带器械,日夜巡逻,以防不测……适闻驻宜鄂军上级官戴寿山等潜逃之信……非由敝会联络军界不可,二十七日由李君春澄介绍敝会总理曹君耀卿、会员吴君敬陔……七人同往鄂军驻扎之县城隍庙中,与唐牺支等接洽会议……遂决于是日之夕,宣布反正。

  由民军书记官李一执笔所写《荆宜施鹤光复记》详述起义军于是日的行动部署:

  二十七日早,唐牺支等密遣四十一标左队,配置于荆宜道行台之侧……后队一排,配置于府署附近,更于各城门要塞分派哨兵……布配就绪,即派代表赴川路弹压局,联合关克威,直向旧管带杨正坤索取弹药。杨当即逸去,沈岳乔探知四川转运局伪主事黎迈,督押多数枪械弹药上运,急派部队二部分水陆追查,弹药数万,尽入民军之手。同时宣布反正,道府投诚,宜昌即于当夜光复。

  是日夜,按约定于东门廖家台起火为号,道台、知府率两衙门官员投诚。当时,被监禁中正谋求里应外合于19日会合起事的农民暴动首领赵玉龙、向竹安(均为川籍人士)等从狱中接出来后,率其伙众加入民军。

  翌日,宜昌全城易帜,遍悬九星旗,成立宜昌民军司令部,唐牺支为司令长,司令部设镇台衙门。司令部下设参谋处,张鹏飞、杨柱臣、沈岳乔、关克威为参谋官;军需处,戴治康为军需官;庶务处,胡建勋为庶务长;粮台处,李春澄为粮台官;执法处,丁荣学为执法官;招待处,何大嘉、李革五为招待员;交涉处,鲁全经为交涉员;书记处,袁国纪、孔宪治、李一为书记官。

  正作起义准备时,宜都知县徐秉正义无反顾地于10月16日,响应武昌起义,宣布宜都反正。宜昌起义次日,归州知州余鼎至电唐牺支司令长,宣布归州反正。不久,长阳、当阳、远安、枝江、兴山、长乐(后改五峰)等县相继宣布反正。

  征讨荆州 招抚施鹤

  荆州、宜昌、施南各府及鹤峰直隶厅的二十多个县(州)均属设于宜昌府城的荆宜施道道署管辖。宜昌的起义行动刚一甫定,唐牺支及宜昌民军即谋划这一大事。民军司令部成立的当天,唐牺支以司令长名义,一面电告驻施陆军管带李汝魁“令其反正”;一面派稽查员张渭滨火速前往施南,宣读文告,宣传起义宗旨。“李管带本非革命中人,疑信参半”,经张渭滨多方联络洽谈,施南、鹤峰宣布反正,收缴府县关防、印章。招抚全过程跌宕又曲折,民军司令部李一书记官在《荆宜施鹤光复记》写作中专设一章分三节记述,甚为详尽和翔实。

  宜施广袤大地的清军悉数被起义军接管、收编之时,正值与首义之城武昌隔江相望的汉口、汉阳战火正炽之日,清廷正组织兵力拼死反攻商业繁华的武汉江北重心地带。宜昌少数反动军官,18日举义之前或只身或只带少数心腹、护兵逃往荆州。而荆州的反动势力对武汉战局多存侥幸、观望的心理。

  11月1日,清政府临战换帅,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由彰德府南下誓师,全力组织对武汉的反攻。敌我力量悬殊,清军攻入汉口市区、民军退守汉阳,两军于汉水两岸相对峙。“伪襄阳道喜源有联合荆州满兵侧击汉阳之谋,屡经民军派员遣书劝令投诚,以期和平解决。伪将军等竟置若罔闻。时阳夏正危,使不速取荆州,不仅宜昌可危,抑亦无以固武汉。故民军同志日夜励兵,以图进击”。(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

  唐牺支屡次派人到荆州劝说驻守将军连魁等“效顺来归”,并兵分四路向荆、沙逼进。12月9日,唐牺支下达进攻荆州的命令,宜昌民军从当阳、江口和乘船于沙市附近登陆,湘军王正雅协同作战下,毙伤了许多敌人,清军主力龟缩于荆州城内。

  征讨荆州之役为长途奔袭,战况激烈,李一当年执笔撰写《荆宜施鹤光复记》一文时,对征讨荆州一役专设了一章,又分十二节,用数千文字的篇幅,生动翔实地加以记述。这里只梗概的举例一二,可见一斑。

  敌酋连魁、松龄死守古城作困兽犹斗之状,急调周边各县军队火力驰援。民军穷追不舍,夜袭八岭山,智破梅花桥,一时胶着拼杀,难分胜负。民军司令官果断地就地组织敢死队反复冲锋。拥有三千多人的清军丢下六百多具被民军“斩首弹毙”的尸体,仓惶逃跑。是时民军也损失数十人。

  宜昌民军遂直接展开攻城作战。清军凭借古城高大巍峨的城墙苟延残喘,无奈指挥官死得只剩少数战战兢兢之辈,无法整顿尽失士气的清军投入作战,孤城中粮秣告急,军心更加动摇。敌酋连魁(将军职)、松龄(都统职)只得设法与沙市海关日本人税务司和外国籍的教堂神甫联系上,央求他们与民军将领唐牺支等输通;表示愿意接受宜昌民军司令部的劝降文告,交出全部武力和城池。比利时人、英国人也为民军出面劝降。十二月十六日,宜昌民军司令长唐牺支,率民军健儿军容严明地开入荆州古城,接管原将军府和都统衙门。参加此役的“湘军以从”。市民获讯,欢声雷动,商民“均得以照常开市”。

  荆州攻克、古城光复的喜讯传到省城,湖北军政府大都督黎元洪特予以通电嘉奖。宜昌民军领导人在荆州设立临时指挥机关。

  半月光景,迎来了1912年的元旦,元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荣任临时大总统,南北议和亦成功。是月,唐牺支等奉命在宜昌设立“荆宜施鹤总司令部”,黎元洪大都督颁令由率先响应省城首义之举的宜昌民军将领唐牺支节制荆、宜、施、鹤四属军队。就任司令部的司令官(当时称“司令长”)。不久,该部编为湖北陆军第七镇,唐牺支任统制。嗣后第七镇改为湖北陆军第七师,唐任师长。

  在这场伟大革命引领下,引发了翻天覆地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宜昌这块热土,涌现出彪柄史册的人物:邓玉麟、唐牺支、陈裕时、黄凯元、聂豫、高尚志、高震中,以及商界领袖人物李稷勋、李春澄等等革命志士。他们或直接参与省城的首义作战,或随省城革命领袖人物——武汉保卫战总司令黄兴的左右以襄赞军机,或发动、领导和运筹主持宜昌起义,并迅速推动周边数十个州、县、府城的反正大业。他们百年前的胸怀伟大抱负、救国救民、视死如归创立的伟大勋业,受到我们由衷心的敬重和钦佩。

  (作者系宜昌市政协文史编研员)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