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中的郧阳元素(2)

辛亥革命网 2016-06-02 11:21 来源:十堰晚报 作者:胡晶 章新俊 查看:

105年前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现代文明打开了闸门。地处鄂西北山区的郧阳 (今十堰市),在这次革命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稳定局势 支援革命

  郧阳光复之初,形势危急。南北战事正激烈,内有土匪骚扰,外有汉奸窥伺,军政亟需整理。沈权将各地革命军胜利消息和各省响应革命的通电油印后在全队军士中传阅,以激励士气,稳定局势。少数有黄龙镇、将军河乡发生土匪绑票扰乱事件,经民团押送由郧阳知事(知县)及时审讯,严惩首恶。城内天主堂、福音堂都先后派有军队保护,外籍传教人士安处如常。数月以来,郧阳城内惩办土匪不到十名而全境平安。经过革命军有效管理,郧阳城内既无关闭城门、市场慌乱,更无劫掠焚烧的事情发生。城内秩序逐渐恢复。

  郧阳顺利光复的消息,让樊城、光化义军打消了种种顾虑。有了后援,由江湖会成员张国荃和知县黄仁炎率领直捣襄阳,襄阳道喜源弃城逃走。11月28日光化老河口起义光复。11月30日,襄阳宣告光复。

  沈权整编军队,准备乘胜北伐。这时接到陕西民军一日数封请求支援的电报,原来在鄂豫陕三省交界处的军事要地河南荆紫关驻扎的清军管带彪悍异常,屡屡侵扰陕西及郧阳边民,威胁恫吓,民不聊生。沈权会商各界,决定进兵荆紫关,驱逐清兵官员而保本境之治安,解西北之危局。恰在此时,湖北军政府令郧军会师北伐。沈权等人于12月31日夜冒风寒潜入荆紫关,暗中联络当地士绅,晓以大义,准备内应。

  清军总兵、管带听说郧阳革命军来了,又被内外夹击,心知大势已去,连夜逃走,沈权率部元旦这一天长驱进入荆紫关,淅川同时光复,受到人民夹道欢迎。荆紫关、淅川善后事宜处理完毕后,沈权想整军西进,援陕北伐,却接到南北和谈成功的消息,沈权遂率部回到郧阳驻防。

  郧阳志士 英勇无畏

  在辛亥革命中,不少郧阳籍志士,在省城武汉和各地积极参加斗争,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张振武(1877-1913年),原名纯锦,号尧鑫,字春山。竹山县人,武昌起义元勋之一。起义后被任命为湖北省军务部副部长并主持军务部工作。他亲自率部与清军作战,身先士卒,身负重伤不下火线,为黎元洪所排斥。袁世凯任总统后,他多次拒绝袁委任其所有职务,后被袁、黎合谋秘密杀害,年仅36岁。竹山人民为了缅怀这位起义功臣,于1982年将张振武烈士坟墓修葺一新,于2001年把竹山师范附属小学更名为张振武小学,并在小学内建成张振武纪念馆。

  王捷三(1878-1911年),十堰黄龙滩人。1902年参军,不久提升为排长。在清军里,王捷三加入反清秘密组织,进行革命串联活动。1911年10月,秘密组织机关被破坏,战友惨遭杀害,进步士兵共同推举王捷三为管带,参加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成功后,清政府派大军镇压,王捷三所部在革命军总司令黄兴率领下,参加汉阳保卫战,因敌众我寡,被清军所困,突围不成自杀殉难。时年33岁。

  任岱青(1888-1963),字素,号毓岳,郧县人。在武昌两湖总师范学校毕业后,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任岱青和另外两位同学在武昌创办中华民国的第一份报纸——《中华民国公报》,并担任主编,热情宣传孙中山变革社会,推行三民主义的政治主张。1911年10月底,任岱青以新闻记者的身份代表武汉军民到上海欢迎孙中山先生回国。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任岱青先后担任《震旦民报》和《中报》总编辑,积极参与反袁活动。

  此外,竹山人张樾、全民山、冯嗣鸿,房县人丁杰,郧西人余楚善、吴世昌、吴丕基,郧县人吴岱杰等一批有志青年,均投笔从戎,在辛亥革命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