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州起义

辛亥革命网 2010-11-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勇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武昌首义的胜利,震动着全国各地。地处河北的滦州,革命情绪日益高涨,随即爆发近代史上有名的滦州起义。滦州起义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件

           武昌首义的胜利,震动着全国各地。地处河北的滦州,革命情绪日益高涨,随即爆发近代史上有名的滦州起义。滦州起义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件,而是从滦州兵谏演化为起义,这也正反映了清末革命大势的不可逆转。

               滦州本驻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张与第六军统制吴禄贞,第二混成协蓝天蔚,都曾留学日本,三人志趣相投,学业优秀,曾有“士官三杰之称”。 二十镇一般青年官兵与同盟会革命党人有密切联系,统制张绍曾一贯主张维新,参谋长刘一清本身是同盟会员,因此革命气氛比较浓厚。其下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等人更是发起“武学研究会”,以读书会的形式为掩护,宣讲时事来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武昌起义前,第二十镇、第六镇及第二混成协本打算借辛亥年8月份在永平府(今河北卢龙县)秋操进攻北京。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停止秋操,并停止部队调动。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各省纷纷独立,清政府无法应付,遂启用袁世凯。袁授命后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命二十镇入关内镇压革命。面对这一形势,二十镇官兵出现分歧,主要分为三派:一是革命派,以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等为代表,主张立刻出动攻击北京。二是保皇派,以潘榘楹为代表,主张开赴京汉线打击革命军。三是中立派,主张观望。张绍曾进退失据,一时难下决心。10月29日,张绍曾扣留了彭家珍运往汉口的军火。王金铭,施从云等立刻劝其举义旗进攻北京,但张绍曾仍有顾虑,主张先应提出政见条陈,如清政府不采纳,再举义旗。条陈主旨为改革政治,宣布立宪,组织内阁,削除皇族特权等,这就是有名的滦州兵谏。恰于此时山西宣布独立,清政府捉襟见肘,为缓和局势,对其条陈一一接受,宣布立即入太庙宣誓立宪,下诏罪己,同时将同盟会列为政党。清政府的政策不过是缓兵之计,很快清廷就调张绍曾为长江宣抚使,二十镇由保皇派潘榘楹接替,吴禄贞削去兵权,兵谏被平息。

              潘榘楹升任统制后,加强了对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的控制。二十镇面临被分化瓦解的危险,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等加强同北方革命组织北方共和会的联系,“皆以革命不能颠覆首都,成功究属渺茫”加紧推动滦州起义。王金铭等人考虑到袁世凯上台,会加强对北军的控制,对北方革命发展不利,同时以清军嫡系的身份发动起义,对全国的革命形势会产生重大影响。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决定于12月31日起义,起义前王施二人及白雅雨等做了大量的宣传准备工作,武昌军政府派遣胡鄂公到达天津,积极联系推动滦州起义,并成立天津暗杀团。王金铭则前往海阳和冯玉祥密议商讨公共举义之事。正当王金铭返回滦州时,白雅雨力促施从云提前发动起义,“是日军队及滦州机关人员左臂均缠白布,城内外商民门首尽悬白旗”,王金铭回来后责其过于着急,没有烟台革命军援助,冯玉祥部又未约期举义。但因无可挽回,还是于1912年1月3日在滦州成立北方军政府,宣布独立,推举王金铭为大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冯玉祥为总参谋长,通电宣布北方军政府隶属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滦州迫近京师,清廷振动,袁世凯命王怀庆前往安抚,革命军本欲逼他做大都督,但马弁出身的王怀庆骑术非凡,夺马而逃。为避免被清军合围,王施二人决定先发制人。滦州义军分为三营,一营王金铭,二营施从云,三营张建功。由第一、二营出城直赴京津,但是刚出城,驻留城中的张建功叛变。起义军率队登车继续向北京进发,在雷庄发现铁路被挖断,下车后即与王怀庆部相激战,起义战士无不以一当十,英勇异常,战至半夜王部不支,鸣金停战,并约王金铭,施从云赴雷庄议和。虽多数同志认为王怀庆诡计多端,恐二人遭此毒手而加以反对,但王施态度坚决,毅然前往,二人的态度感人了很多志士,同去者达一百多人。当他们到达雷庄后,却遭王部伏兵袭击,一一落难。王怀庆请功于袁世凯,袁复电将王等杀害。王就刑前大义凛然,诚为壮观。滦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打乱了清政府的军事布置,有力的支援了南方革命,同时在北方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