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辛亥革命网 2010-11-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勇 查看: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是辛亥革命时期,独立各省为筹建临时中央政府而组成的过渡性议政权力机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起初由独立各省都督府的代表组成,之后未独立省份谘议局也有代表参加,因此具有议会的职能。
1911年11月9日,以黎元洪为首的湖北革命政府致电各省,请派代表赴鄂商讨组织临时中央政府。同时,上海的革命党人和江浙立宪派,也提出类似的建议。11日,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寿潜联合电告上海都督陈其美,提议各省公举代表集议于上海,得到陈其美的赞成。12日,他们又通电各省,请派代表赴沪,讨论组织临时政府。通电中提出代表的集议方法,由各省都督府和咨议局各举代表一人出席会议,两省以上代表到会即行开议。15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代表在上海举行第一次会议,定名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之后,湖北军政府与江浙军政府就联合会议所在地发生分歧。24日,上海代表联合会决定迁往武昌开会,并使各省留一人在上海,以便“联络声气,以为鄂会后援”。11月底至12月初,鄂、湘、闽、苏、皖、桂、直、豫、浙、川等12省代表23人陆续到达武汉。11月30日召开第一次会议,推谭人凤为议长,议决在中央临时政府未成立以前,由湖北军政府代行中央军政府职权,以鄂督黎元洪执行中央政务。12月3日,代表会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并决定如袁世凯反正,推其为临时大总统。之后,代表会举行多次会议,议决同意武汉地区南北停战议和,接受袁世凯派代表唐绍仪与南方革命方面的代表伍廷芳进行和谈。其后,代表会议决和谈条件为推翻满洲政府、主张共和政体、礼遇旧皇室。
12月4日,陈其美、程德全、汤寿潜三个都督出面,邀请各省留沪代表开会,暂定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并选举黄兴为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推大元帅负责组织临时政府。8日,在鄂代表赴南京,留沪代表也陆续到达南京,随后又有末参加汉口会议的几省代表抵达。至12月下旬,先后到南京与会的有:苏、浙、鄂、湘、川、桂、皖、闽、直、鲁、豫、赣、晋、陕、粤、奉、滇等十七省代表共44人。12日,先期到达南京的15省代表开会,推举浙江代表汤尔和为议长,广东代表王宠惠为副议长。14日,代表会决定于16日选举临时大总统。但到15日,代表会又作出新的决议,暂缓选举临时大总统,承认上海推举的大元帅、副元帅,并在《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追加大总统未举定以前其职权由大元帅暂任。这个新决议意在试图促使袁世凯反正,准备推举他为临时大总统。以黎元洪为首的湖北军政府反对这个决议,江浙军界也反对黄兴担任大元帅。17日,代表会改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并由黄兴组织临时政府。黄兴得知孙中山即将回国,未去南京任职组织政府。
12月25日,孙中山到达上海。26日,代表会决议通电各省,继续作战,并推定谭人凤、马君武、王正廷与徐绍桢会面商议作战计划。29日,代表会在南京开会选举临时大总统,出席的有17省代表近50名,每省1票,共计17票。孙中山以16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同时,代表会议决通电各省都督府,请每省选派参议员3人到南京组织参议院,参议员未到时,由本省代表替留1至3人,代行参议员职务。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各省代表均到会。2日,代表会决议以代表会代行参议院职权。8日,代表会一致选举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2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正式成立,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结束。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是中华民国第一个具有国会性质的机关。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等法律法规,起了重要作用。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