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军资州起义

辛亥革命网 2010-11-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勇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1年四川爆发铁路风潮。9月初,清廷铁路大臣端方奉令率湖北新军一部自武昌文昌门登船出发,前往四川扑灭铁路风潮,鄂军资州起义,

            1911年四川爆发铁路风潮。9月初,清廷铁路大臣端方奉令率湖北新军一部自武昌文昌门登船出发,前往四川扑灭铁路风潮。端方以第二十二标第一营管带董卓泉所率右、后两队为护卫,由施南陆路前进;第三十一标统带曾广大率所部第一营为前路,第十六协统领邓承拔率第三十一标第二营为中路,第三营为后路,自宜昌改乘白木船溯江西上。

            行军途中,端方惧怕沿途有所恐,迟滞不前。10月17日抵达四川奉节时,士兵曾鼓噪停止前进,此时端方自施南陆路到达奉节会合,看到军心不稳,集合队伍慰劳,并许每人先发给银质奖章一枚,五品军功札子一件,大施笼络手段。部队行抵万县,得悉川人反对铁路国有,以“排满兴汉”为宗旨,并成立保路同志会。三十一标一营督队官陈镇藩是军中党人的活跃分子,他在万县召集各营队代表举行秘密会议,经商定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不可轻举。

            11月3日,鄂军各部陆续乘船到达重庆。激进同志欲上岸时刺杀端方,其他同志则认为重庆多满官,又未与当地同志取得联系,不可妄动。适时,武昌起义已爆发二十余天,但士兵们一直未获确实消息。为封锁武昌起义消息,端方命各部队散驻重庆市各郊区,不准士兵进入城市。与此同时,端方又亲至各营稿劳士兵,甚至找军官们拈香拜把,拉扯关系。相反,这些举动更加深士兵们革命的决心。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至四川后,保路同志会立即起而响应,占领县城四十余处,对成都形成包围之势。时任四川总督赵尔丰吓得胆战心惊,接连电催屯兵重庆的端方迅速率部向成都赴援。端方虽自处险境,但为了应付上谕和赵尔丰的催逼,同时也不欲示人以弱,派管带萧国斌率两队新军,抄川北小路赴成都;陈荣钟率两队新军溯水道赴泸州;端方自己暂留重庆观变。端方稍待数日后,又硬着头皮奉命与邓承拔和曾广大率部循川东大道离渝西进,11月13日到达资州。邓承拔驻天上官,曾广大驻禹王宫,端方驻行台。随即,威远、富顺等处告急,端方派曾广大带兵往剿,行至中途,闻重庆起义,曾广大应部下要求,折返资州。此时清廷已发布上谕,以端方继赵尔丰为四川总督,端方尚不知而滞留资州。此时,端方进退失衡,力求自保,原已分赴成都、泸州各部,均经电令集中资州。而四川新军中的鄂籍同志与驻资州的湖北新军取得联系,梁瀛洲已通知资州的湖北新军约期共起,四川新军统制朱庆澜亦电称四川军队,早经湖北革命同志梁瀛洲、向少倩运动成熟。重庆方面,在鄂军西进时,于重庆设有留守处,留守处田智亮等又与重庆革命党人接触。资州起义时机成熟。

            11月22日,曾广大在端方授意之下召开会议。曾广大在会上代端方讲话,倡言端方历官各省,尚少劣迹,此次入川,沿途均有关照,现在端方拟带军队北出汉中,扩编成军,到河南再宣布独立。督队官陈镇藩当即指出河南尚在清廷掌握中,戳穿其谎言,提出鄂军回鄂,别无他途。会议草草收场,端方的计划破产。随即,陈镇藩约各营代表赴城外开会,会上,陈声明他是同盟会员,各士兵代表各抒己见,最后一致决定:成立“大汉国民革命军”,即日在资州起义;先杀端方,后回援武汉。陈镇藩向曾广大转达众意,曾仍为端方说情未果。22日晚间,革命士兵任永森、卢保清等数十人,武装集合,跑步到端方行辕,同志杨毓林当值守卫,正好作为内应,一声吆喝,进入端方内室。其时端方文案刘光汉已被派赴成都,其余人员大多闻风逃匿,室内仅端方及其胞弟端锦二人。随后他们杀死端方兄弟,将两颗首级装在子弹箱内,撤上石灰,以便带回湖北。端方兄弟尸身则塞人薄棺,大书“端儿之尸”四字。陈镇藩立即通电响应武昌革命,大汉民国军的军旗飘扬于资州城上,川民夹道欢迎。

             23日,大汉国民军听闻袁世凯攻陷阳夏,革命军损失惨重,无不义愤填膺,克日轻装,回援武汉。24日自资州拔队还鄂,25日过内江,并协助地方反正,建立内江军政分署。12月2日抵达重庆,重庆都督张培爵出城远迎,慰劳有加。过万县时,都督刘汉卿以革命存亡系于武汉,特拨盐款十万两助饷鄂军。27日,陈镇藩率部抵宜昌,授命北伐。总之,鄂军资州起义瓦解了清廷镇压四川保路运动的阴谋,并极大推动了辛亥革命在全国的发展。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