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反正

辛亥革命网 2010-11-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苟德敏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国近代海军是洋务运动的产物。甲午硝烟刚刚散去,清政府海军重建,又遇到了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洪流。,海军反正,

         中国近代海军是洋务运动的产物。甲午硝烟刚刚散去,清政府海军重建,又遇到了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洪流。皇族内阁假立宪的闹剧,导致全国革命形势风起云涌。为了加强满族统治,1910年清军成立成立海军部,以载洵为海军大臣,并把原来的湖北六“楚”、江苏四“江”等舰归属海军部节制,适时全国共有大小舰只四十余艘,分为巡洋和长江两舰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2日,清政府令陆军大臣荫昌前去镇压,并饬萨镇冰督率海军辅助。13日,萨镇冰从上海启程并于15日抵汉,海军的调集对武昌起义者构成严重威胁,与萨镇冰有师生之谊的黎元洪致书邀其反正。但老成的萨镇冰持模棱两可的态度,双发官兵也较为“默契”。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22日,湖南、陕西独立,23日,江西独立,24日,广州成立临时政府。全国各地风声鹤唳。清政府也加紧布置,派遣“海琛”、“海容”、“海筹”等十三艘舰艇往武汉,“海”字舰队作为巡洋舰是清政府海军重建的主体构建。除了“海圻”舰由巡洋舰队统领程壁光率领参加英皇加冕仪式尚未回华外,其余主力悉数到达,可见清政府对武昌起义的恐惧。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被清政府视为救命稻草的海军内部出现分裂,部分官兵逐渐趋向革命。11月2日,驻泊吴淞口“策电”炮舰反正,11月10日,原驻泊南京的“镜清”、“楚观”等十余舰,下驶镇江,宣布易帜。同时,在武汉的海军主力也开始分化,一方面,黎元洪劝萨镇冰反正,另一方面对各舰管带进行积极劝说:“汉族存亡之机,在诸船主一臂之力,孰无心肝,孰无血诚,孰非炎黄子孙,岂肯甘为满族奴隶,残骸同胞?请勿忧郁。”江苏共和军政府都督程德全亦檄文萨镇冰及各舰队长:“以国种为重,以共和为目的,光复汉业,免致中原糜烂,大陆剖分”,并派吴景英为代表前去接洽。军政府种种措施,造成海军上层军官的动摇,且海军基层官兵多受革命思想影响,为革命党人所运动。革命军光复上海后,清政府海军供给困难,缺煤,缺粮,同时军饷问题也在此时困扰着海军官兵,所以随着战争的进程很多海军官兵纷纷归附革命军。11月12日,“海容”、“海筹”、“海琛”三艘主力舰以长江进入枯水期,大舰容易搁浅,煤弹日罄为理由,向下游驶去。并在九江正式加入起义者行列,悬挂起青天白日旗。而萨镇冰率领其余舰只观望,在进退维谷之际化妆成商人乘英舰前往上海,至此驻留武汉的清海军舰队基本瓦解。

         参加起义的舰只起初由于各自为战,所以并没有发挥其巨大作用,配合革命军与清军交战,以武汉方面最为得力。在九江起义的“海筹”、“海容”、“海琛”三舰,应鄂军政府之约,先后赴武汉参加保卫战,截击从京汉铁路南下的清军援兵,同时镇江起义的“镜清”、“保民”、“楚观”等舰也合攻金陵以减轻武昌的压力。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各省政治联系的加强,上海作为清政府海军补给地,此时成为革命军海军大本营,12月6日,上海都督电会武汉军政府、海军各处代表,召开会议正式公举程璧光(清海军分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程原担任巡洋舰队统领)为总司令,黄钟瑛为副总司令,汤芗铭为巡洋舰司令长。为早日实现全国革命的胜利,革命军决定组织北伐。因时届隆冬,海军主力舰只不适宜内江作战,遂转为海战,以汤芗铭为北伐临时司令派舰北伐。到达烟台后,烟台已经独立,后各舰在秦皇岛、大沽、登州、营口等地巡弋。

         至此,清政府重建的海军在清政府没有彻底跨台前完全起义,并成为了革命党人的一支重要革命力量,清末海军较之于陆军较为稳定,但是在革命洪流面前还是迅速转变,更见昭示了民主共和的潮流。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