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起义
辛亥革命网 2010-11-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传宜 查看: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疆,较早地接受了孙中山在边沿省份发动武装起义革命方略的影响。辛亥前夕,同盟会在河口、永昌发动过武装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后,云南又先后发生了腾冲起义和昆明重九起义。重九起义响应和支援了武昌首义,它是“除首义的湖北之外,独立各省革命党人组织的省城起义中,战斗最激烈,代价也最巨大的一次”。
云南革命党人开展活动较早,曾一度被同盟会选作发难之地。同盟会先后创办《云南》、《云南日报》、《云南公报》、《星期报》、《云南旬报》、《滇锋》、《滇话报》等刊物鼓吹革命,唤醒民众。还陆续在全省各地建立公学会、滇学会、誓死会、体育会、兴汉会、同学会、自治同志会、敢死会、保界会、文明演说会、死绝会等十余个公开的或秘密的组织,来发动群众。1908年河口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组织发展的重心由学界转向新军。他们从联络哥老会首领入手,开展争取新军士兵的活动。1909年,云南设陆军讲武堂,同盟会员李根源任总办,大量吸收革命党人到堂任教职员,并把培养清军下级官佐的学堂变成培养革命军事骨干的基地。同时,一批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来滇充任新军中高级军官,其中不少是革命党人,如殷承瓛、罗佩金、李鸿祥、唐继尧、刘存厚、谢汝翼等。他们与讲武堂毕业生合作,发动士兵,很快控制了新军。陆军第十九镇统制钟麟同、总参议靳云鹏等人虽仇视革命,却无力干预。1911年初,同盟会员杨太铸、王九龄等由日本回滇,在昆明组织国民会,并派人到大理、腾越、昭通、蒙自等地设分会,准备响应广州起义。张文光在腾越设自治同志会,临发动前,事泄失败。武昌起义后,张文光潜回腾越,联络新军、防军中的同盟会员,于10月27日树旗起义,占领腾越,成立滇西军都督府,张任都督。然后把军队整编为10营,分兵三路,连下永昌、永平等10余州县。
武昌起义的爆发,给云南人民以极大的鼓舞,推动着云南辛亥革命的爆发。10月28日,革命党人举行秘密会议,讨论起义事宜。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蔡锷、李鸿详、谢汝翼、唐继尧、沈汪度、刘存厚等人。他们推举蔡锷为总指挥,并制定了详细的起义作战计划,决定于10月30日起义。
10月30日晚,驻昆明北校场的新军第七十三标第三营分发子弹时,革命士兵与反动军官发生冲突,将其击毙。该标统带丁锦闻警,立即指挥卫兵向三营士兵射击,并率队进攻三营。李根源得报,迅速赶到,率领士兵打垮丁锦部队,焚烧标本部。接着集合队伍,翻墙入城,进攻军械局和五华山。因事发仓促,起义比原计划提前了几个小时,七十四标及城内讲武堂未及时响应。钟麟同督率巡防队、机枪队和宪兵、轴重营据五华山凭险抵抗,军械局守军也凭借坚墙铁门死守。起义军多次猛攻两处,伤亡重大,均未得手。半夜12时,正在巫家坝部署起义的蔡锷、罗佩金等得知七十三标已先期发动,即率七十四标由小西门入城,在陆军讲武堂和陆军小学的协助下,猛攻督署,遭到卫队和辎重营顽强抵抗。战斗一直持续到次日。上午9时,起义军炮兵3个营占领阵地,轰击五华山,钟麟同败逃被杀。进攻军械局的义军用炸药炸开围墙,冲入院内,驱逐守军。随后,炮兵抵近辕门,猛轰督署,卫队部分士兵倒戈内应,督署被攻克。云贵总督李经羲被俘,蔡锷等礼送其出境。靳云鹏乘乱便装逃脱。城内残敌被依次肃清,城外的马队,工程营也相继反正。
云南省城起义,是武汉以外独立各省起义中战事最激烈的一次,革命党人事先准备充分,掌握了新军指挥权,广大官兵浴血奋战,终于赢得胜利,保证了全省的迅速光复。11月2日,驻防临安的清军第19镇38协75标,在教官、同盟会员赵复祥等人率领下宣布反正。11月5日,大理宣布反正,不久楚雄、丽江等府陆续反正。昆明起义成功后的短短几天,全省各府州县就“传檄而定,云南全省从此光复”。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