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独立
辛亥革命网 2010-11-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苟德敏 查看:
1911年5月,清政府铁路干线收归“国有”的政策下达四川,川人闻之异常愤慨,认为清政府“名为国有”,实则“丧失主权,一切入外人掌握”,很快就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
在四川保路运动中,最先举起武装反清旗帜的地方是地处四川南部的荣县,荣县革命党人王天杰于1911年8月27日号召县人罢市、罢课,停止纳赋税,接收经征局,拘留县局委员。9月15日,王天杰在荣县五保镇,“以总团长名义号召民团千余人,托名保路,布告起义”。当王天杰得知发生“成都血案”的消息后,与刚由成都星夜赶回的龙鸣剑一道,率同志军参加围攻成都。王天杰利用自己的哥老会首领的地位,用鸡毛文书发出紧急号令,命各场镇哥老会立即组织同志军,自备武装、钱粮在荣县双古场集中待命。在王天杰、龙鸣剑、范华阶的率领下,同志军手持大刀长矛、土枪、毛瑟枪等武器,浩浩荡荡向成都进军。同时“传檄近县,旬日之间,闻风而影从者达二万人”。出荣县城门,龙鸣剑拔剑起誓:“不杀赵尔丰,决不入此门”。荣县同志军经华阳,攻仁寿。在仁寿县城与秦载赓部同志军会师,组成东路民军总部,推选秦载赓、王天杰为全军正副统领,龙鸣剑任参谋长。井研县同盟会员陈孔白率八百余人,威远县同盟会员胡御阶所部同志军也前来会合,共同战斗。东路民军转战于仁寿和成都附近一带,大小二十余战。民军围攻成都,使赵尔丰坐困于孤城。此外,四川其它许多地方也相继发生起义和围攻成都的民军相呼应。民军不能一气攻下成都,便实行军事战略转移,在分兵向州县发展之时,“乃决议实行独立,解围收复各府州县”,并作了明确周密的规划。
当荣县同志军出发围攻成都时,同盟会员吴玉章回荣县开展革命工作。1911年6月,吴玉章从上海返川。中部同盟会交给他任务:“在川成立分会,运动军队,与长江下游相联络。”王天杰、龙鸣剑离开荣县后,吴玉章承担起后方的全部责任。他在政治上痛斥大地主郭慎之对同志军的恶毒诽谤,义正词严地指出:“龙鸣剑和王天杰领着同志军去打赵尔丰,是替我们大家争铁路、争人格,他们是为国争权,为民除害”,为革命伸张了正义。经济方面,他以按租捐款的办法为同志军解决了糈饷问题。军事方面,他加紧训练各乡民团,还开了一个军事训练班,准备不断扩大队伍,支援前线,为荣县独立和附近州县革命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同志军武装斗争的急风暴雨,摧毁了清朝在四川统治的基础,为实现革命独立开辟了道路。当王天杰、范燮等人率民军回师荣县时,清政府的荣县知县李肸春和郭慎之等土豪劣绅仓惶逃走,荣县独立的条件已经成熟。王天杰等人找吴玉章商议,吴玉章不失时机地提出立即推倒清朝县政权,宣布独立,自理县政的主张,大家一致赞同。10月29日(一说为9月25日),吴玉章和王天杰等人在荣县城内学衙门(今荣县中学所在地)召集各界人士开会,吴玉章发表演说,宣布荣县独立,建立革命政府。荣县革命政府设民政、军政、财政、邮政四部,并推举出革命政府的领导人员,“逐清吏,别署同志,一新政令”。以蒲洵主持县政、刘念谟掌军政、王勋甫掌财政,赵叔尧掌邮政。
荣县独立是辛亥革命时期由同盟会员建立的第一个县政权。此后,荣县成为成都东南同志反清斗争的中心。影响所及,四川各州县纷纷效法,推倒清政府,实现独立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川。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