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朝钟起义

辛亥革命网 2010-11-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苟德敏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温朝钟起义是同盟会会员温朝钟1911年在西南黔江地区发动的武装起义,也称“庚戌农民起义”和“铁血英雄会起义”。温朝钟,四川省黔江县后

           温朝钟起义是同盟会会员温朝钟1911年在西南黔江地区发动的武装起义,也称“庚戌农民起义”和“铁血英雄会起义”。温朝钟,四川省黔江县后坝(今南溪)人,土家族。早期同盟会会员。温朝钟年青读书时,即胸怀大志,博览群书,志在探求天下解放的道路。光绪三十年(1904)考取秀才,当亲友向他表示祝贺时,他即指出:“此君主牢笼术,是汉人的耻辱,何足为荣”。他兼通医术,助人为乐,“诊病不问远近,寒暑风雨,一呼即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他在成都读书时,经黔江人程芝轩介绍加入同盟会。此后,他遍游川、黔、湘、鄂各省,“探山川之要隘,访草泽之英雄”,聚集革命力量,准备武装起义。

           温朝钟返回黔江县后,“乃与咸(丰)、黔(江)二邑访同志翻印《灭满八策》”,揭露清廷勾结帝国主义的罪行,以激励人心;并倡导改良风俗,劝告人们戒吸鸦片,男人剪发,妇女放足,深入各乡讲演,宣传革命道理,“人多悟焉”。在他的宣传鼓动下,咸丰县士绅黄玉山、黔江县士绅王克明、谈茂才等,均愿倾其家产,资助革命,购置武器。不久,他又与黄玉山、王克明、谈茂才、王云笠、王斐然等,在黔江、咸丰交界处小南海地方成立“铁血英雄会”,咸丰、黔江、利川、酉阳、彭水等县的土家、汉族人民,入会者达万余人,散发邹容的《革命军》万余册,还在咸丰县的大路坝、彭水县的李家营等处设立联络点。

           宣统元年(1909),温朝钟等把“铁血英雄会”改组为“川鄂湘黔铁血联英会”,提出“义联英俊,协和万邦,推翻满清,打倒列强,复兴汉族,实行共和”的政治纲领。温朝钟在川鄂边界的革命活动,使清政府极为恐慌。湖北省施鹤道出示通缉,温胡钟遂化名孔保华,赴各乡联络党人,准备武装起义。当他与黄玉山、王克明等在彭水县风池山集会,商讨起义计划时,因事机不密,被地主温百川探知,飞报咸丰、黔江两县知事衙门。咸丰知县徐培因同情革命,“不为所动”;而黔江知县王炽昌则纠集地主豪绅商议镇压之策,派兵在大垭口、八面山一带防守堵截。温朝钟等于1911年1月3日,在彭水县风池山区集众二百余人,剪断发辫,誓师起义。接着,兵分两路向黔江县进发:一路由裴从元率领,越过八面山,扬旗放炮,牵制清军;一路由温朝钟率领,直奔大垭口,阵斩黔江县把总曾吉芝。3月7日,义军在温胡钟亲自率领下,高举“除暴安良,保国保种,扫清灭洋”的旗帜。攻克黔江县城,黔江知县王炽昌与城内豪绅弃城逃遁。义军进占县城后,捣毁天主教堂,释放犯人,没收官府财产。温朝钟还召集城内群众开会,在会上发表讲演,揭露“专制政体之暴横与各处官吏之贪污”,倾诉“人民之苦楚”,“闻者泪下”。

           数日后,义军撤离县城,分赴各乡发展武装力量。“应者七八千人,聚于两会坝”。温朝钟把队伍进行整编,十人为一朋,十朋为一队,五队为一营,两营为一标,两标为一师,各设官长。温朝钟被推举为国民军司令,王克明为总长,黄玉山为次长。义军将士均剪去发辫,戴白袖章,外衣前后粉书“国民军”字样,作为义军的标记。当义军攻克黔江县后,清政府急令川、鄂、湘、黔四省督抚“合力兜剿”。酉阳州牧杨兆溶带领清军至黔江城西的沙坝、万柳堤,与义军激战,义军失利,遂沿武陵山退至仗剑。清军跟踪追击,义军伤亡很大。但义军“前赴后继,无有退志”。温朝钟见形势不利,率军退至咸丰县的破水坪。清军尾随其后,而川、鄂、湘、黔四省清军亦接踵而至,对义军进行包围,分路夹击。

           同年3月底时,清军逐步缩小包围圈,义军己处于极端困难的时刻。有人劝告温朝钟突围,以图再举。他却镇定自若地说:“首其事者当其难,何逃焉”。他自知失败已不可避免,为了保护部众免遭残杀,他焚毁名册后,只身奔到清军营盘,大呼:“我是温朝钟,一切皆我所为,不干他人事”,随即被俘。当酉阳州牧杨兆溶审讯他时,他痛斥杨“为仇尽力,良心丧尽”。温朝钟、黄玉山等不久皆壮烈牺牲。温朝钟起义失败。

           温朝钟领导的庚戌农民起义,时间比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还早8个月,可以说是辛亥革命的前奏曲。特别是义军以同盟会章程为钢领,剪去发辫,标明“国民军”,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推动了其它地区的革命浪潮,加速了满清王朝的灭亡,显示了超乎一般的斗争水平,在辛亥革命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