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济铁路沿线的起义与独立斗争(2)

辛亥革命网 2010-08-26 00:00 来源:山东省情网 作者:山东省情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山东独立在袁世凯的阴谋破坏下被取消后,刘冠三等山东革命党人聚集青岛,进行革命活动,策划了胶济铁路沿线诸县的反清起义和独立斗争。

 
1912年1月16日,赵魏率60多人由青岛出发,并派人同寿光、昌乐各县革命党人约定共同动手,配合行动。两天后,赵魏等抵达青州,其行踪很快为清军的暗杀团侦知。当赵魏只身提皮包行至夏家庄庙东时遭枪击,不幸身亡。
 
事情发生后,清军更加警惕,南北营派千余人出动,四下搜捕,延年亲自于夜间带人马巡查客店。革命党人机智地转移到外国人开办的青州神道学堂。该校师生如孙鹏翔、宋传典、尹学聪等利用清兵不敢擅入教会学校的有利条件,在校内秘密集会,联络各地革命志士准备武装起义。革命党人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派李有典到城东坡子庄策动驻军防营,结果也被清军逮捕。第二天青州知府亲自督促人马巡查,捕拿革命党人,包围了神道学堂。光复青州司令王永福见形势不妙,不便动手,便同众人商定先退出,以后再谋起义,趁清军疏忽之机,安然退出益都城。神道学堂学生则由校方送往火车站各返原籍。
 
安丘地近青州、高密、诸城。辛亥革命时期,邻县爆发的独立斗争,也影响到该县。
 
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便在安丘进行过一些反清宣传,县高等小学和地方团练中均有人参加了同盟会,反清革命思想在当地群众中有一定影响。
 
益都起义失败后,王永福等人为保存实力,决定转移至安丘,休整队伍,筹集资金,以图再举。在济南高等学堂就读的安丘籍同盟会会员周蜀江、李光第、李法元等人已返回故里,与同情同盟会、拥护反清斗争的县团练团总张公制等取得联系,准备响应反清起义。
 
1月底的一天,革命党人闯进县署,经交涉,迫于形势的知县程长庆答应赞同起义,担任了民政长,张公制为副民政长,王永福担任司令,周蜀江为副司令。由县库等处筹集了部分款项以便赴青岛购置枪械,另从团练局取走一些枪弹。
 
独立派人士考虑到宣布独立会给社会带来震荡,而安丘邻近潍县,清兵防营随时可至,所以安丘方面只宜作诸城斗争的外围,缺乏足以抵御清兵的武装力量。因此,虽然众人已选择了独立,但鉴于复杂的形势,决定暂且不公开悬挂标志独立的白旗,待诸城宣布独立后再悬旗帜响应,并期待诸城方面派人来帮助实现独立。张公制与官绅们商定,资助王永福等革命党人财物,以解革命力量之困厄。
 
不久,诸城宣布独立,但几天后又被清兵镇压,革命军方面遭到严重挫折。王永福、邓天乙、周蜀江等被迫转移。诸城独立失败后两天,清帝即宣布逊位,南北议和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安丘方面便无法再有所举动了。
 
寿光在清末曾有一名力倡新学、追逐时代潮流的任象益先生,对当时思想界有积极影响。任象益系贡生,道德文章为时人推崇,在济南办学期间便与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有书信往来。回籍后,他不惧怕旧势力,致力兴办新式学堂,拆毁城隍庙神像,以庙址为学堂。经他的努力,县中弥漫着进步革新思潮,在州属11个县中首屈一指。
 
其后,该县不少进步人士响应了孙中山先生的反清革命号召,赵魏、李曰秋、赵文庆等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在县中组织革命活动,使该县成为这一地区革命中心。
 
省城独立斗争流产后,12月间,寿光同盟会在吴家庙、冉家庄两学堂秘密集会,策动武装起义,并在吴家庙树起了“独立之国”的大旗,组织了革命军。消息传出,吸引附近县中不少同盟会会员前来参加。一时间,寿光被人们视为“鲁东革命中心”(《寿光县志》民国二十五年版,第1卷,第7页)。
 
革命派决定派赵魏、邓天乙等率千余人参加青岛同盟会机关部,奉命化装夺取青州清军兵营。后赵魏遇害,张冠文等被捕,夺兵营计划受挫。王永福等人转往安丘、诸城,参加了诸城的独立斗争。事发后,吴家庙小学被清兵包围,一些同盟会会员被捕。
 
高密地处胶济铁路沿线,交通十分方便。近代以来,高密人民经历过反筑路斗争、义和团运动,富有反抗传统。
 
1906年,刘冠三便在济南加入了同盟会,成为高密县最早的一位革命党人。随后,李廷璧、谢心一、邵麟勋等旅济学生和县中蔡自声、王麟阁、张金寿等先后入同盟会,兴办了英林公学,推动了县里的反清革命运动。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党发动各县独立斗争,募饷运械,时常由高密火车站上下,交通食宿十分方便。地方同盟会会员很注意做争取清军的工作,当时,王麟阁暗中运动南关新军一个步兵连,应允发给1个月军饷,以使该部保证党人举义时按兵不动。
 
1912年1月27日夜,同盟会会员班麟书、吴鸣歧等10余人由青岛乘车到高密,城中同盟会会员作内应,将东门打开。双方迅速汇合,集中枪弹冲往县衙,一齐施攻。清朝官吏王鉴清闻讯后,仓皇出逃,高密被革命派顺利攻取。班麟书等组织革命军,班被推为临时司令。但仅在次日,驻丈岭清军张树元闻讯便派兵进攻高密,革命党人及时撤出,高密起义旋起旋止。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