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起义纪实(2)

辛亥革命网 2013-11-22 00:00 来源:中山侨刊 作者:刘居上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1年11月3日,小榄首先发难。其暴风骤雨之势,吓得当地官吏闻风逃窜,不多时,200多乡勇已经缴械投降,小榄全境落入民军手中。,香山起义纪

  在新政府的管治下,社会秩序迅速恢复。西门大街的振兴商店店主原是同盟会的支持者,早在起义爆发之前,便已预制了一批同盟会军旗,见民军入城,急把军旗分发众人,石岐的大小商铺纷纷挂出象征革命的旗帜。

  直到此刻,广州城表面看来依然平静。惊闻香山失陷,两广总督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急命兵舰“江大”号开赴香山镇压。“江大”号开到岐江,发现两岸早已重重布防,哪里还敢登陆!双方对峙到下午,前山后援兼程赶到。而在此时,广州起义已经爆发,张鸣岐、李准急令清军返回救援,“江大”号只得夹着尾巴逃出了岐江。

  起义第三天,香山民军接到广州光复、广东宣告独立的电讯。为了增强革命力量,广东军政府要求各路民军迅速增援广州。前山起义军奉命与石岐、小榄民军合编为“香军”,在林君复、郑彼岸的带领下,由“香军”司令任鹤年率领奔赴广州,成为第一支进驻省城的民军。香军进驻广州西关后,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香军”美誉在省城不翼而飞。

  1911年11月底,汉阳失守,南京告急,民国临时政府电请广东军政府出师驰援。为此,广东方面组织了一支万人北伐军,北上保卫武昌起义革命成果。“香军”随即被编入北伐军中,先后参加宿州、徐州等重大战役,杀出军威,受到孙中山的赞扬。

  从欧洲启程回国的孙中山,于12月21日途经香港。他在船上听了林君复、郑彼岸报告的香山起义经过后,甚感欣慰。其后,孙中山经上海抵达南京,1912年元旦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其后,革命形势几经反复。帝国主义列强公开支持袁世凯,南京政府内部也在施加压力,要求孙中山让位。为顾全大局,逼迫清帝退位,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袁世凯当上总统后,不久即复辟帝制,反过来镇压革命党人。在此期间,他的爪牙龙济光曾一度占领广东。作为革命策源地的广东,顿时陷于白色恐怖之中。

  1913年9月,孙中山在日本重组中华革命党。1914年秋,奉中华革命党之命,曾经参与领导1911年香山起义的林警魂组织了一支近千人的“反袁讨龙”部队,准备在香山县八区举行武装起义,但没有成功。

  香山人没有气馁,香山报界天天刊出讨伐龙济光的檄文。龙济光恼羞成怒,下令将《香山旬报》记者、编辑李锐进、刘善余、黄冷观、刘诵芬、毛仲莹等逮捕解省。毛仲莹大骂审员,被害于越秀山下。

  林警魂也没有被强敌吓倒。1916年4月,他再次以二区护沙队为骨干,加上驻香山的三艘护沙舰,分水陆两路进攻县城。

  9日晨,香山讨龙战事爆发。敌人负隅顽抗,民军遭受很大损失,被迫撤退,此役共有杨藻云、杨桂、刘草堂、刘拱星等26将士牺牲。石岐西山上的“中山县殉国烈士纪念碑”就是华侨集资于1927年为纪念此役而兴建的。

  4月下旬,中华革命党机关部派员经澳门进入香山,策动香山驻军反正。与时同时,林警魂再率民军进逼石岐,迫使守城的纳顺洪旅撤出。香山县革命政权再度建立。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可歌可泣的香山起义,就是孙中山这一著名论断的历史见证。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