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义宁夏:辛亥宁夏事纪(下)(2)

辛亥革命网 2013-11-19 00:00 来源:新消息报 作者:闻海霞 马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武昌城的清脆枪响,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也掀开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新纪元。从武汉到北京、陕西……熊熊的革命烈火席卷中华大地

  “我们看到这种情况,又听到西军已自兰州开拔来宁,也就只好作罢。”

  清军反扑革命失败

  12月中旬,清军从广武分东西两路前进。西路由张绍先偕同马麒、马麟率军沿黄河西岸直趋银川城,东路由张绍先之子带领本部军旅和河东豪绅的民团,扑向灵州城和横城等地。

  银川城失守

  12月18日,西军发起进攻银川城的战斗,民军与西军在府城外围发生激战。在西军大军压境的猛烈攻击下,民军军心涣散,斗志低沉,指挥人员也随之丧失了信心,队伍逐渐自行瓦解,无力应战,终不能阻止西军的攻势。

  宁夏革命军政府于12月19日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将驻守城郊和围攻满营的民军全部撤退到银川城内,以集中力量保卫银川。同时,决定立即派人向陕北民军郑思诚部求援。

  灵州血战民军弃城

  12月下旬,西军与地主民团抵达灵州城下,并在黎明前向灵州城发起猛攻。由于灵州城池坚固,民军奋勇抵抗,坚守城池。经过一番激战,西军与地主民团伤亡惨重,狼狈溃退,隐蔽于距城二三里的树林中,利用夜间向灵州城发起总攻。

  在密集炮火掩护下,架设云梯和用铁抓爬城。民军击退一批又来一批。正当战局紧张之际,东南城角忽被清军炸开了一个缺口,清军即向缺口涌来。紧急关头,军民合力奋战,击退清军,堵住缺口,至天明,清军败退。

  在攻城屡遭挫败后,西军与地主民团改用剿抚兼施的策略,扬言与民军议和,找到灵州城内豪绅徐相,儒生李鸣兰、王廷赞,马连第的妻哥黄中玉劝说高登云率民军弃城而走。

  此时,银川城的民军已撤退北走,驻守横城的高士秀所部民军东去陕北定边,灵州已成为一座孤城,外无应援,内缺弹药、粮食,势难久守。

  民军副统帅马连第极力劝说高登云与清军和谈,还请出城内豪绅徐相(徐曾对高登云有过小恩小惠,是高登云心目中的长者)劝说高登云与西军和地主民团议和,撤出灵州城。

  在此情况下,高登云终于同意讲和,撤出灵州,并派参事杨忠厚偕同徐相出城商定:民军转移,清军不打不追,不设埋伏;清军进城,不得杀人抢劫等。

  随后,高登云率领民军撤出灵州,前往定边,投靠郑思诚,并希望与高士秀所部民军会合。

  清军血腥屠城

  西军与地主民团进驻灵州城后,并没有遵守与高登云达成的协议,而是按照陕甘总督长庚的内行密文“敞刀三日”,大开杀戒,残酷地屠杀城内百姓。

  高登云撤军次日,清军进驻灵州城,严守城门,贴出了一张安民布告,要百姓各安其业,稳住了民心。主要军官及民团头子,多住豪绅富商家中,并给各家发给保护小白旗一面,悬于门首。3天之后,清军派人沿街鸣锣呐喊,叫好人安坐家里,即将搜除哥老会人。清军民团挨家逐户搜查,对形迹稍有可疑、对答不当者,均认为是哥老会人,格杀不留。

  民军副帅马连第,自以为曾秘密保护州官余重基,又首先同意与清军议和,有功于清军,便没有随民军走。但他万没料到,清军进城恢复余重基的官职后,首先拿他开刀,满门被诛。

  平罗战败

  1911年10月28日(农历,下同),领导平罗起义的刘华堂和哈明等,被马麒打败后退到平罗,接着,他们会同王之滨、马耀川等于10月29日又从平罗撤退,原计划退到河东内蒙古地区和后套后,重整队伍,继续坚持斗争,但撤到石嘴山时,起了内讧,哈明刺死了侯明俊,刘华堂又打死了哈明。于是民军力量大大削弱,刘华堂、马耀川、周祥等只率领部分民军退到后套。王之滨在逃离过程中,因家属拖累,行动迟缓,被西军追到三盛宫,将全家14口人杀害(只逃脱了一个小儿子),他自己跑过黄河到内蒙古地区后,被当地反动势力杀害。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就这样在敌人的屠刀下失败了。

  平罗“顺南”政权从成立到失败,仅仅只有29天。

  (诚谢宁夏文史馆副馆长胡迅雷、灵武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刘宏安、宁夏博物馆研究员何新宇、宁夏档案馆副研究员张久聊对本专题采写的支持!部分文字资料来源于《宁夏文史资料》第十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