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在长寿

辛亥革命网 2013-07-23 00:00 来源:重庆市档案局 作者:长寿区档案局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1年10月10日,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爆发,全国各地揭竿而起,纷纷响应。此时同盟会重庆分会遭叛徒出卖,引起清重庆知府的警惕和戒

  1905年(清光绪26年),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在日本东京经联合改组,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在中华大地上酝酿一场以推翻清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改天换地的大革命。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受到中国民众的响应、支持和参与。长寿县人李鼎喜、王山愚、舒品轩、涂德芬、杨重持、左尚等,也先后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并在长寿县建立了同盟会小组,宣传同盟会的主张,发展同盟会组织,等待时机举行起义,以推翻清王朝在长寿县的封建统治政权。

  这一时期,四川金堂县人廖树勋(字子亚),在上海也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不久,廖树勋回到四川宣传革命主张,发展革命组织,寻找地方和机会开展革命斗争。经选择来到长寿县林庄高等学堂,担任体育教师。与林庄学堂同盟会员凃德芬结成密友,共谋策划开展革命活动。廖树勋和凃德芬与长寿县的同盟会小组取得了组织联系。同时利用廖树勋教体育课的机会,使学生从一般体育教学走上了列队、拳术、射击等军事训练,还在部分大龄学生中发展同盟会会员,为革命准备新生力量。

  1911年(清宣统3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爆发,全国各地揭竿而起,纷纷响应。此时同盟会重庆分会遭叛徒出卖,引起清重庆知府的警惕和戒备。同盟会重庆分会选定革命基础条件好、无清军驻防的长寿县率先起义。并多次派人来长寿县密谋,还策划涪州(今涪陵区)派出武装力量支援长寿起义。

  遵照同盟会重庆分会的指示,廖树勋、凃德芬、左尚、杨重持、卢汉卿、马常等长寿县同盟会成员,迅速研究策划了长寿县起义事宜。并选派一批革命进步人士分赴各乡镇,联络民团、哥老会等组织,集结革命力量,待机起义。

  18日拂晓,准备就绪的廖树勋,带领栾笃等4名训练有素的学生,身佩枪械,手持自制的炸弹,直奔长寿县衙,迫使知县沈兆翔交出清王朝在长寿的县印。城内、河街的清军、巡警见大势已去,纷纷望风而降。18日天明,各路民众齐集城内召开民众大会,宣布长寿县独立。大会公开推举廖树勋为总司令官,左尚、傅春潮为副司令官,殷鲁为县议会会长。同时决定了政府组成人选,组成了长寿县军政府。

  廖树勋等人领导的长寿县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长寿县的封建统治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权,使长寿县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被称为“四川革命军光复州县自君始”,而载入史册。

  长寿县成为全川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的第一个县。然而,当时长寿县邻近的一些州县,仍在清政权的统治之下。为防外地清军入县反扑新生政权,廖树勋一面派兵堵防张关、铁山等隘口,一面派出武装力量赴涪州、垫江、江北等地,协助、支援起义。亲自率部1000余人,讨伐梁山(今重庆梁平县)、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不料抵达梁山县城郊,被叛徒出卖,遭清军埋伏袭击。廖树勋在混战中中弹身亡,其他将士也大多阵亡和逃散。廖树勋及其长寿民众,为长寿县及邻近州县,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作出了贡献,并献出了热血和生命。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