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郁生著书推介崂山(3)
辛亥革命网 2012-09-2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后,返苏州故里,迁居三多桥巷。后寓居青岛。吴郁生自四十岁断欲独身,少问政治,居青岛长达近三十年,历经德国和两次的日本殖民统治,及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时代。来青之后的吴郁生只顾作他的寓公,擅长书画,从未谋求过任何官职。
日伪市长赵琪知他喜欢看京剧,每有著名角色来青岛演出,必给吴郁生送戏劵,请他看戏,除了谈戏、议论诗书外,只字不涉及军政大事。吴郁生居官时,便喜藏书。庚子之乱,家藏损失甚多。他到青岛后,传给儿子吴曾懃。建国后,全家迁居上海,将珍藏的书籍全部捐献给国家。他晚年他又嗜电影成癖,无论国产片、舶来处(国外片),只要新放片子,几乎场场必倒,以为晚年的乐趣。往往是由甲院看完后,又去乙院再看一场,日观两场,仍不厌倦工书法,亦善绘花卉鸟虫。并注重养生之道。
吴氏自述20几岁开始涉猎佛经,晚岁潜心内典,在其藏书中有一本《天台三圣诗》,是唐代天台山三位高僧寒山、丰干、拾得的诗歌合集,暮年的吴郁生常常就在其吴公馆里批阅此书,1921年的一则批语说佛家足“发人深省、淘洗尘俗”,这已经与早年的禅悦心态大异旨趣,1938年最后一则批语:“抄寒山诗四十四首、拾得六首,时时讽之。”以85岁高龄抄写讽诵,可见钟情契合。他晚年绝了政缘,淡了世缘,惟独佛缘深厚。1940年吴郁生病故于青岛,享年87岁。谥文安。
郁生善诗文、工书法,为清末民初时著名书法家,在北京故宫与同僚潘伯寅(苏州人)、翁同和(常熟人)留有黑迹甚多。常作正楷、行书。字体初书欧阳率更,后入李北海之室。能参合钟、欧、颜、柳,错综变化,晚岁喜抚麓山李秀碑体,善书擘窠大字,朴藏刚健,浑厚老当。而细骨丰肌,为共书法特色。曾为苏州园林、庙宇、砖刻门楼、匾额,题词不达意者众多。如为古典园林狮子林所书“狮子林”三字,综合欧颜字体,颇有古风。
吴郁生书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