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里的钢铁防线(2)

辛亥革命网 2012-06-08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刘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1年12月,十余省革命军在夺取了全国大部分省份后,经过扩军、整训,建立了规模庞大、战斗力有极大提升的革命军。激战之后一度岌岌可危

  通过这道命令可以看到,至12月12日(阴历十月二十二日),武昌革命军已在上起金口(在武昌上游六十里左右),下至阳逻(在武昌下游六十里左右)的一百二十里沿江防线上,初步建立起了完整的防御体系。而各省革命军增援武昌的措施,在此命令中也标注得十分清楚,这说明为保卫武昌,湖北、湖南、广西、江西、陕西、山西六个省的革命军民业已展开了积极有效的联合行动。清廷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湖北一个省的革命军民。这使得湖北方面的清军指挥官们非常忧虑。

  各省革命军援军布防

  12月11日(阴历十月二十一日),清军第二军总统官冯国璋向清廷内阁、军谘府、陆军部发电,谈到了他无法兼顾前线和后方的问题,请求清廷鼓励兵站人员以加强后方:“停战十五日。唐大臣(即唐绍仪)已到前敌。战事虽停,各处匪党未能一律如约,仍不时运动,已严饬防范。如孝感以北稍有疏虞,前线实不能兼顾。再次,此次战事,虽系将士出力,而兵站运输各员均未误时机,辅助力甚大。军实司长李盛和筹备尤为妥慎。兵站各员应与战士一同鼓励。但部员非军统所能主持公平判决,不得不呈钧鉴。并非各员要求,璋以公允为主,不敢不言也。国璋谨肃。二十一日。”

  清廷对湖北方面的清军交通线的危险处境有清晰地认识,他们立即投入了一直作为清军战略总预备队的第三镇(系清军精锐北洋六镇之一,下辖第五、第六混成协)和第六镇(系清军精锐北洋六镇之一)第十二协加强湖北方面的清军交通线的防御,从而导致革命军与清军在陕西、山西、河南立即展开了一系列激战。其中,山西革命军的发动攻势效果尤其显著,他们牵制了清军第三镇全镇兵力于山西境内,使之不能按计划调往湖北补充清军第二军。山西革命军的这一攻势,有12月12日(阴历十月二十二日)清军第三镇统制曹锟从井陉向军机处发出的电文可以证明:

  “十九日早八钟,我军于原来驻扎东窑岭至贾庄之线上受革军攻击。迄午后一钟,匪炮由雪花山向我军射击。

  当日我军在原地固守,并未还击。廿日早八钟,革匪向我攻击尤烈,伤我兵士,将士愤极,竭力抵抗,至晚五钟,该匪退回。二十一日,革匪黎明向我军进攻,我军始袭击,至午后两钟占领井陉县,午后四钟占领蔡店、雪花山、水菜凸山一带。廿二日早六钟,彼此开始射击,七钟占领乏驴岭,十钟占领娘子关。午后,遵示停进,各就地占防御。锟。”

  随后几日,情况向更有利于革命军方面发展。湖南革命军独立第二混成协和广西陆军混成协、江西革命军第二混成协、安徽陆军混成协等部先后到达,以这些部队为基础,革命军在武昌附近扩编成了左翼、右翼两个新锐军(左翼军,总司令官为沈秉堃。下辖湖南革命军独立第二混成协和广西陆军混成协;右翼军,总司令官为李烈钧。下辖江西革命军第一混成协、第二混成协、安徽陆军混成协及江苏、浙江部分部队,在12月底该军又补充了精锐的江苏革命军第一镇),革命军与清军的兵力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上海的《申报》对此有连续的报道。

  12月13日(阴历十月二十三日),《申报》的“中国光复史”专栏报道:“现湘桂各省援师(即湖南革命军独立第二混成协和广西陆军混成协)扎在汉阳上游,赣镇各省援军(即江西革命军第一混成协、第二混成协、安徽陆军混成协及江苏、浙江部分部队)扎在汉口下游,北军已四面受敌,陷于危险之境,然其将校犹多作一战而夺武昌之大言,可谓梦呓矣。” 

  12月15日(阴历十月二十五日),《申报》的“中国光复史”专栏报道:“近日湘军(即湖南革命军独立第二混成协,该部系湖南革命军精锐,其主力第一标、第二标在黄孝战役胜利后均升编为旅)布置甚好,金口、沌口、鹦鹉洲(离武昌六十里)等处皆驻有重兵。但俟停战期满,当分两路进攻。(一)绕城陵矶后攻汉阳;(一)从襄河上游越新沟而攻蔡甸。掘毁轻便铁道以断接济。现土山一带已暗伏精兵。阳逻、黄州则有江浙皖赣大兵(即江西革命军第一混成协、第二混成协、安徽陆军混成协及江苏、浙江部分部队)分驻,俟两路进攻时即直攻滠口、信阳州、萧家港等处以断北军来路。” 

  由此可见,当时人民对各省革命军援军的布防给以了很高评价。而清廷当时宣传 “一战而夺武昌”的论调,人民群众只把它作为一种“梦呓”来看待。这充分地说明,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在湖北的战场上,是革命军十余万参战官兵集体创造了这威武雄壮的历史画卷,在他们的身后,是全国已经觉悟的人民群众为反抗民族压迫、反抗封建制度、反抗帝国主义源源不绝的支持,可以说,这一时期已是人心所向,清政府已是大势已去,即使袁世凯等人全力支持清廷,也不可能挽回清王朝在战场上必然的失败。

  鉴于各省援军的不断补充至武昌附近,湖北革命军也相应将部署做了一些调整,12月17日(阴历十月二十七日),吴兆麟下达了如下命令:

  民军战时总司令官命令

  (十月二十七日午后二时于洪山总司令部)

  一、据侦探报告,清军仍占领汉口、汉阳一带,但京汉铁路各要地似在积极筹备以防我军侵入。

  我江西、安徽军(即江西革命军第一、第二混成协和安徽陆军混成协)已占领阳逻、仓子埠附近。

  我湖南、广西军(即湖南革命军独立第二混成协和广西陆军混成协)已抵金口集合。

  我海军第一舰队同第二舰队仍在原地停泊。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