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陕西怒放革命花

辛亥革命网 2012-03-26 00:00 来源:三秦都市报 作者:佚名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武昌起义爆发后,仅隔十二天,10月22日陕西即爆发革命,成为全国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之一,拉开了北方各省起义的序幕。在辛亥革命运动
 

  发生在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对中国来说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它推翻了封建帝制,开辟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在这场风起云涌的伟大革命中,陕西革命占有重要的地位。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仅隔十二天,10月22日陕西即爆发革命,成为全国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之一,拉开了北方各省起义的序幕。在辛亥革命运动中,陕西大地到处播满了火种,涌现出了前赴后继的志士仁人,用血和火铸就了一座历史丰碑!

     辛亥革命的爆发以武昌起义的成功为标志点,立即引发了全国范围内辛亥革命的烈火。陕西西府虽然在辛亥革命中没有出现武昌起义那种惊天动地之举,但它作为北方辛亥革命的重要地区之一,在北方辛亥革命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武昌起义成功后,西安新军一标三营管带张凤翙、司号长张云山等,即在西安五味什字义聚楼密召各县同盟会员,磋商响应事宜。义聚楼会议约定于农历九月初一(10月22日),全陕各地同时起义。到了九月初一西安如约起义,但各县行动不尽一致。凤翔在10月28日晚间,由杨荟桢、刘志联络本县太白巷人黄发、糜杆桥人杨凤德、三岔堡人陈德胜、小里村人赵大柱等,率领群众一千余人攻城,城内有县署差役张三保、王有荣、李振海、鲁福林等接应,内外合攻,于第二日,即10月29日黎明攻下凤翔城。凤翔起义成功,是陕西辛亥革命第一个夺取政权的县。

     在陕西革命军的影响下,岐山县城内清驻军中岐山籍士兵哗变,四乡民众以白布裹头,进城策应起义,推翻了清王朝在岐山的统治。陕西宣告独立的消息传到陇县后,县城西关人哥老会成员,绰号白铁刀的王生义和洪帮大爷韩刚、吴正标,后沟人李老六,营沟人薛某某联络城内民团团头,下南街口住家的权永平密谋起义夺城,原约定于10月28日晚由王生义等率众由城外进攻,权永平带民团在城内接应。但消息泄露,士绅朱正午、陈嘉谟向陇州知州孙传琦告密。孙立即拜访权永平,给封官许愿,权被收买。当王生义等攻城时,权永平不给接应,反帮助官绅带领民团一起守城。王生义等用芦席捆子浇上清油点燃烧城,城上民团往下泼水,城门未能烧坏。起义者愤而烧了南门外权永平家的水磨房及西关护城的栅栏门附近的民房,遂留有“西关白铁刀,城门放火烧”的顺口溜,流传于当时。

     每每谈及陕西辛亥革命,都会提起一个人,他叫井勿幕,原名井泉,字文渊,后通用井勿幕,笔名侠魔,陕西省蒲城县(今属铜川市印台区)广阳镇井家塬村人。是中国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

     在井勿幕的积极串联下,关中东府同盟会组织发展迅猛异常。据统计,当时同盟会陕西支部约有会员300余人,其中东府就占到120余人,相当全省总会员数的三分之一。1911年10月22日,省城起义的消息一传到东府各县,革命就像久已蕴藏的火山一样爆发了,各县革命党人、哥老会和广大群众纷纷响应。首先响应的是富平。其余如渭南(今临渭区)、韩城、同州(今大荔)、澄城、华阴等地,都是在东路战役中,由东路军协助光复。

     西安举义和全省大部光复不久,便遭到清军的疯狂反扑。在为时三个多月的潼关拉锯战中,东路军民与清军经过反复较量,浴血鏖战,最终取得了潼关三失三复的胜利,从而有力地支持了刚刚建立起来的南方革命政权。商洛最早“光复”

     1911年10月22日,即武昌首义之后的第12天,陕西革命党人就联合哥老会掌握新军,发动了西安起义。

     西安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出后,各州、县纷纷响应。商洛是最早响应,组织武装力量,逐知县,惩恶吏,宣布光复的地方之一。10月24日,军政府的命令即由商州旅省青年学生传回商州。25日(农历九月初五),商州江湖会义旗高揭,率先光复。山阳同日光复。28日,洛南光复。11月3日,龙驹寨分州光复。5日,商南光复。至此,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在商洛地面宣告终结,同时也为以后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道路。

     商洛之所以在陕西境内能成为最早反正光复的地区,与同盟会商州分会坚持民主意识,宣传反清思想,长期在广大青年学生和哥老会会党群众中,传播民主革命思想,进行积极发动有关;与辛亥年以前的1907年夏,商州农民杨春华、阎万民等领导的8000多人反对苛捐杂税和“盐斤加价”的“交农(具)”斗争的深入影响有关;尤其与像于右任、茹卓亭、马彦翀、于海沧等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志士仁人长期在商州的不懈宣传鼓动和共同奋斗密切相关。

     为推广人民言论自由,切实监督政府行政方针之实行,陕西各界发起成立“秦民临时议会”,公推商州王家宾、陈炳宿等12人为临时筹办人。

     辛亥革命这场揭开中国革命新纪元的伟大斗争,再次证明:商洛是一块富于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热土,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广大人民无愧是炎黄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子孙!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