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军抢占于山制高点 福州光复守住于山是关键(2)
辛亥革命网 2012-03-21 00:00 来源:东南快报 作者:陈颖旭 查看:
革命军抢占于山 守住胜利制高点
沿着登山道拾级而上,于山大士殿就藏在一片青翠中,作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大士殿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参观。黄乃裳、程拱辰、刘尧宸……看着展馆内一件件珍贵资料,游客的记忆很快被拉到100年前的那场战役。
1911年11月8日晚,革命军前敌总指挥许崇智根据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的命令,率所辖部队分别占领了屏山枪械弹药库和于山大士殿,设大士殿为前敌总指挥部。
“于山地势比较高,便于居高临下进攻山下旗营阵地。”李厚威说,满清驻防福州时,选定福州城内交通便利,商业繁盛的东门、汤门、水部门一带为驻扎地点,并迫令这三处居民迁移一空,这片土地从此成了旗人专有。八旗住宅、将军署(今省立医院)、都统衙门(今城守前)都在圈地界内,统称之“旗下街”(今东大路的一大段)。旗界只准汉人通行,不准汉人居住。
革命军占领了于山制高点后,许崇智派炮兵营在于山设炮兵阵地,6门克虏伯山炮炮口指向旗下街,城内及近郊部队则向旗界步步推进,三面包围,并开放东门逼旗军溃逃。行动当晚,双方就发生了零星战斗。
“为了便于举事,许崇智还发布口令为“女子”,起义的士兵则统一佩戴写有“公权”的黑字袖章。《于山志》主编谢其铨称,第二天天一亮,革命军在于山九日台主攻阵地开始发炮,分别击中了将军署和旗军集结地旗下街与蒙古营。但因炮弹缺乏,发炮十余发后停止,革命军暂取守势。旗兵从旗汛口、狮桥头大路冲出准备反扑,均被革命军击退。
佐领文楷见于山阵地炮声停下来,以为机会来了,马上率冲锋队分路从观巷、九曲亭向于山猛扑,企图夺炮。许崇智当即率于山新军坚决阻击,学生炸弹队不断投掷炸弹,将冲至半山的冲锋队击退,但鳌峰坊法政学堂却被旗军捷胜营占领,旗军气焰一度嚣张。
在于山炼丹井旁,将军朴寿被革命军正法
就在这紧要关头,屏山枪械弹药库的炮弹辗转运到了于山上,山上的炮兵立即掉转炮口,对准了法政学堂开炮,连续几发炮弹纷纷落在法政学堂洋房,旗兵死伤惨重,余下的残兵这才纷纷逃窜。
救命稻草落空 闽浙总督吞金自尽
在战斗打响之前,闽浙总督松寿就已经下令从闽北调来徐镜清巡防营来榕增防,让他在洪山桥一带驻防,准备负隅顽抗。在旗军节节败退之际,松寿将徐镜清巡防营当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经孙道仁派人争取,徐镜清巡防营也参加了起义。”李厚威称,徐镜清巡防营的起义,革命军声势大振。于山上的新军步兵乘势冲下,重创冲锋队,迫其退回九曲亭。在津门路、秀冶里、高节里一带的革命军也发起攻击,与旗兵展开激烈巷战,在学生炸弹队的配合下,高节里等处的旗兵很快也溃不成军。
李厚威说,革命军节节胜利,总督松寿见大势已去,就微服离开了衙署,走到盐道前(今鼓西路)高开榜画店时,黯然吞金自杀。将军朴寿则躲到蒙古营(河东街)副都统明玉家中,但很快被革命军抓出,并押解于山总指挥部。不久后,朴寿在于山炼丹井旁被革命军正法(另一说法是朴寿企图逃跑,在于山炼丹井被革命军乱刀砍死)。
八旗官兵见主帅逃走,决定投降,一面竖起白旗“请求停火,全部缴械乞降”,一面派人到于山总指挥部和花巷司令部请降。革命军当即停火,并命令八旗官兵集中到南校场(今五一广场)呈缴武器。第二天清晨,有部分旗兵负隅顽抗,均为革命军所击败,至此,福州驻防八旗的抵抗才结束。
11日,福州光复,满清政府对福州的统治被推翻,驻扎在福州260多年的旗营也土崩瓦解,战事终于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