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定格辛亥记忆:各地响应辛亥革命盛况

辛亥革命网 2011-11-18 00:00 来源:《大连日报》 作者:《大连日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历史随着时间的消逝总是被浓缩,大量的信息被过滤,只留下简明而形象的东西存留在人们的记忆里,而老照片用它那直观的方式,定格了某个
 

各地响应辛亥革命的盛况

  历史随着时间的消逝总是被浓缩,大量的信息被过滤,只留下简明而形象的东西存留在人们的记忆里,而老照片用它那直观的方式,定格了某个瞬间,让我们又透过它们看到了那真实的历史现实。

  在本报与大连市党史研究会、普兰店市城子坦镇党委紧锣密鼓筹建“辛亥革命东北第一枪旧址”纪念碑的时候,“辛亥革命东北第一枪旧址”图片展也即将在城子坦李家卧龙——辛亥革命东北第一枪旧址拉开帷幕,在我们文化专刊推出的系列话题第三期,就让我们通过一些专家收集来的珍贵历史照片,捕捉那个血雨腥风年代的热血、汗水、呼喊。“一图胜千言”,百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共同追寻这些老照片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事……

俄国民族档案馆保存的关于修建东省铁路南满铁路支线的文件

  1840年以来,中国在经历了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甲辰日俄战争的浩劫后,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规定,清政府不仅要割地,还要赔偿。此时的中国,在清王朝的统治下,已经积贫积弱,大清王朝国库空虚,大量的白银赔偿,只能转嫁给国人,不断地加捐税,物价飞涨,一升米从20文左右涨至70余文。加上封建的政治统治和连续的自然灾害影响,人民陷于“赋重年饥欲逃难飞”,“不复聊生”的绝境。

  铁路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1895年前,中国铁路只有228公里。1912年,达到9724公里。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达到控制中国经济的目的,纷纷插手中国铁路建设。1896年6月,李鸿章与维特在莫斯科签订的中俄《御敌互相条约》即《中俄密约》。俄国获得了在中国东北建设控制中东铁路的权力。

川汉铁路开工典礼

  1911年5月,清政府决定让已批准的川汉铁路(股份)总公司收归国有,交英、美、法、德四国银行财团修建,引起了众怒。湖南、湖北、四川诸省掀起一场保路运动,成立了保路同志会。

英国记者拍摄的武昌起义时的照片

  清政府严令加紧镇压,并从湖北急调新军前往四川。一时间,武昌城内清军兵力锐减,在武昌的革命党人抓住有利时机于1911年10月10日举行武装起义。武昌起义获得了成功。

  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武昌首义,敲响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和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的丧钟。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为复兴中国、振兴中国拉开了序幕。这是一场除旧布新的革命。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