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在白水(2)
辛亥革命网 2011-10-1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高北星、高星 查看:
当年五月,高峻等率部由铜川、耀县南下,与胡景翼、曹世英部会合,驱逐陆建章出陕。五月二十五日清晨,在全省人民的一片声讨声中,驱逐陆建章出陕。六月,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呼呼,讨袁逐陆护国的革命运动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护法举义——反段倒陈
一九一七年,在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因破灭了张勋复辟的迷梦,窃取了北京内阁大权,继续执行袁世凯反民主、坚持封建独裁统治和投靠日本帝国主义的媚外卖国政策,二次宣布解散国会、拒不恢复民元约法。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和反对。
陆建章离陕后,北洋政府以陈树藩督陕。陈倒身投向安福系段祺瑞并秉承其旨意,剪除革命力量,残酷地压迫和剥削人民,不亚于陆,又激起广大人民的无比愤怒。同年八月,孙中山在广州召集国会非常会议,成立军政府,宣布护法。在此前后,孙中山命民党人士、众议院陕西议员焦冰(子静),于五月、九月、两次回陕西组织护法军,发动反段驱陈斗争。焦回陕后直接到高峻的驻地,传达了孙中山的旨意,并委任当时任白水骑兵团团长的高峻,为西北护法军总司令,驻西安之陈部陕西警备军统领耿直为陕西靖国军招讨使;密议决定由高在白水,耿在西安,两地同时举事。
一九一七年十二月三日(农历十月十九日),高峻首先在白水起义,以西北护法军总司令名义,宣布独立,发布檄文(详细内容附后)通电省内外。历数陈树藩的罪状。焦冰襄赞军机。
高峻在白水宣布讨陈后,陈即命令胡景翼、李天佐、王飞虎等团星夜急行军,浩浩荡荡进攻白水。农历十月二十日陈军合围了白水县城。胡军攻城西北面,王军攻城南面,李军攻城东面,炮火连天,战斗非常激烈,高部英勇抗击,尽力坚守阵地。当时高峻之骑兵团枪仅三百支,高峻明知自己力量单薄,但好汉一言九鼎,要履行诺言,独立坚守白水,吸引陈树藩抽空省城兵力,好让耿直在西安顺利举事。这样激战四天三夜,胜负不分。这时李天佐、郭秉诚等劝高峻撤离白水,愿让道并保证高部安全。高为保存革命实力,不得已于农历二十六日夜率部退往县北之纵目镇。白水的护法起义打响了反段驱陈斗争的第一枪,对全省影响很大。
一九一七年十二月十日 (农历十月二十六日),耿直率部在西安起义。高峻在白水起义后,耿直乘省城空虚,起兵反陈,以践与高峻密议讨陈之约,并派密使赴凤翔告郭坚驰援。耿直事先曾与驻渭南之陈部骑兵连长刘锡麟(字顺天、白水张坡村人)共商起义之事。适有北洋政府拨给新疆的一批军火过陕,为了救急白水牵制陈攻白的兵力。刘于农历十月二十三日率部在临潼截击,夺得步枪千余支,并招募新兵千余人,闻耿举义,即率部直驱西安增援。紧接着,耿在西安刺杀陈未成功后,与陈在钟鼓楼下发动攻势,陈树藩布兵抗击,战斗异常激烈,双方死伤甚众。第三天上午,刘锡麟率兵从临潼赶来参战。攻占白水之陈军即撤离西安,高峻由危转安,率部救耿。耿与陈的战斗相持到十二月十二日,陈调之援军相继到来,而耿待救援之郭坚未至,逐下令从西安南门撤出至户县、周至。西安举义巷战三日而撤退,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对陈树藩则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为以后靖国军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郭坚、耿直部在抗击陈树藩的岐山战役以后,至达陕东与高峻部会合。
经过白水一战,高峻越发痛恨于陈,于十二月二十六日率部向三原进发,欲攻占三原城,牵制陈军,策应耿直。不料行军三原大程镇,和陈军胡、王相遇、大战一场,营长高林阵亡,势不可支,撤至耀州,与曹世英部会合。不久,耿直、郭坚率部前来会师于富平美原镇。高、耿、郭部会合后全力攻打白水,势在必得,一举攻克白水。三军在白水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耿在会上首先表示:第一是政治方向。为了符合广州大元帅的命令,与全国形势相配合,提出了靖国军的军名;第二是领导机构。必须重新改组,总副司令由郭、高两人分任,他愿退避,精诚合作,军队要取胜,应抓紧训练,严格军风军纪,改变人民对军队的信誉。最后决定进攻蒲城。郭、耿、高率部由白水南下,攻取蒲城,虽已攻进城内,但死伤甚众。在撤退之际,耿直不幸中弹死难。时在一九一八年一月二十五日(农历丁巳十二月十三日)。
耿直殉难之日,又一个重大的起义在三原爆发。张义安,革命党人,对陈树藩附逆祸陕早已极为愤慨,蓄志讨陈。一九一八年一月二十五日大雪之夜,义军突然发动进攻,激战一天两夜,于二十七日全歼接防之守军。同时函请曹世英来援。胡景翼、曹世英分别由富平、耀县驰至三原。并达成共组陕西靖国军的协议,军分两翼:胡景翼为右翼军总司令,曹世英为左翼军总司令。并于一九一八年二月二日(农历丁巳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发出讨陈檄文。
陕西靖国军左、右翼两军组成后,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分东西两路进攻西安。左翼军曹世英、郭坚、高峻等部为东路,由高陵之渭桥渡河进军;右翼军胡部张义安、董振五、冯毓东(志明)等部为西路,经兴平、户县进军。左、右两路军迎战陈军于三原西南城郊,激战数日,陈军大败,退守泾阳。
左翼军,曹、郭、高部于一九一八年一月二十八日与陈军战于西安东北部灞桥,东十里铺、光召庙、水腰、草滩等地,一度攻入西安北关,战线长达五十余公里,激战数日,撤回新筑镇。
浴血奋战——陕西靖国军
此后靖国军左、右翼路军浴血奋战,与陈军进行了许多大战役如:攻城战役、关山战役、上涨战役、羌白战役、武功战役等。
陕西靖国军在四个多月的反陈战斗中,得到了发展壮大。但因所属部队成份复杂,纪律松弛,各自为政,号令不一。鉴于此,胡景翼、曹世英等高级将领及民党人士商定,派王玉光(子元)、张庆豫(立卿)等人为代表,赴上海请于右任先生回陕。王、张至沪见了孙中山。于右任衔孙中山之命于一九一八年七月回到三原。经各部代表开会商讨,决定组成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公推于右任为总司令,张钫(伯英)为副总司令。于、张八月八日通电就职。总司令部设于三原。统一改编各部为六路,抽签为序,各路的司令是:第一路郭坚;第二路樊钟秀;第三路曹世英;第四路胡景翼;第五路高峻;第六路卢占魁,另编惠思温(又光)部为陕北游击支队。延聘李元鼎、茹欲立等为顾问。陕西靖国军的改组对于团结内部,统一指挥,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加强和坚持反陈斗争,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