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的远因和近因(2)
辛亥革命网 2011-10-10 00:00 来源:中国网 作者:贤齐 查看:
第一个偶然事故
湖北革命党早就有利用混乱局面举行武装暴动的计划,瑞澂奉命率部赶赴四川,武昌空虚,于是,革命党人一颗意外爆炸的炸弹就将整个局面彻底改观。
对于四川的动向,湖北革命党人最为敏感,他们早就决定要利用四川的动荡局势大闹一场。9月14日,湖北共进会、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领导人孙武、刘复基、刘公、蒋翊武、王宪章、居正等人在雄楚楼十号刘公寓所集会,以为湖北新军主力调走后,武昌空虚,大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
鉴于对形势的共识,刘复基建议如果此刻发动起义,共进会、文学社的名义都应该暂时搁置不用,大家都使用武昌革命党人的名义进行合作,“事成则卿,不成则烹”,同心协力,争取胜利,胜利了一切都好说;失败了,一切都不用说。
与会者赞同刘复基的动议,同意搁置各自机构和力量,共组新的领导机关,只是他们感到留在武昌的革命党,好像还没有谁有足够的智慧与能力去领导这场武装起义,讨论的结果是派遣居正、杨玉如前往上海邀请黄兴及同盟会中部总会领导人宋教仁、谭人凤前来武昌主持。
上海的确信迟迟没有送达,而湖北的形势又在急剧发展,无法等待。9月23日,文学社、共进会领导人再次集会,鉴于黄兴、宋教仁等迟迟不能前来,决定组建统一的武装起义指挥部,公推蒋翊武任军事行动总指挥,专管军事;推共进会孙武为军政部长,专管军事行政;刘公为总理,专管民政。至于关涉全局的重大事件,由他们三人集合大家共同讨论,集体决定。
统一的指挥机关构建后,他们又在第二天(9月24日)召集各部队代表一百多人举行会议。详细讨论军事行动后临时政府的框架及人选,确定各参战部队行动方案和联络方式。这个计划在后来的行动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起义被迫提前后,各项计划被严重打乱,各参战部队还能运动自如举行起义,其实就是这个计划在指导着大家的行动。
对于起义时间,这次会议暂定为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阳历为10月6日。他们认为,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一个富有革命意义的时间点,这大约也与元末“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政治传闻、政治传统有关。
9月24日的会议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然而就在会议当天,南湖炮队士兵因与长官冲突发生哗变,武昌局势突然紧张,官府加强了控制,甚至有传言说革命党人将在八月十五中秋节起事,风声所播,武昌三镇官吏颇为震惊,但是没有真凭实据,也只好故作镇静,其恐惧的心理却日甚一日,军方高层下令新军各标营提前一天过中秋,在营休息,不许外出,不许过量饮酒。十五日中秋节当天,更是全城戒备,如临大敌。
日趋恶化的局势迫使孙武、刘公、刘复基等人改变日期,因为按照原先的计划举行起义,非败无疑。他们或主张将起义日期改为农历八月十八日,或主张改为八月二十日。至于行动方案,他们仍然主张按原议进行。
农历八月十八日为阳历10月9日。这一天中午,孙武、刘公在起义总指挥机关,即汉口俄租界宝善里十四号配置炸弹,试验炸药。炸弹共有三枚,均为黄复生、喻培伦等人几年前从日本带回来的,准备用来炸端方的。
这些炸弹每件能够装五六磅炸药,他们给这些炸弹填满炸药后送到武昌,准备用来炸湖广总督衙门。下午三时许,刘公的弟弟刘同进来观看装填炸药,他手里拿着点燃的纸烟突然有一个火星落入装满炸药配料的面盘里,立刻引起熊熊大火。这是第一个偶发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