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曹州辛亥革命活动(2)

辛亥革命网 2011-06-1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回忆录 作者:刘汉晨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武昌起义爆发后,在革命党人的领导和影响下,各地纷纷聚众举事,曹州革命党人为声援武昌革命,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与地方官府进行了

       “尚志社”成立

        武昌起义后,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各地反清浪潮如火如荼,举义独立运动轰轰烈烈。至11月初,湖南、陕西、山西、江西、云南、广东、贵州、江苏、广西、安徽、山东等省和上海、成都等大城市相继宣布独立自治,与清政府脱离关系。山东的黄县、烟台、登州、文登、荣城、高密和即墨、诸城等县也先后举义独立。革命形势突飞猛进地发展,使曹州革命党人深受启发和震动。通过分析国内革命形势和曹州地区的具体情况,鼓舞了革命斗志,坚定了革命信心和决心。经反复研究,确定建立一个金石结盟、祸福与共、实打实作的革命团体,取名为“尚志社”;吸收革命坚决、有智略、有勇气的青年参加,在同盟会的领导下,秘密开展革命活动,以求有助于全国革命形势之发展。

        辛亥年腊月初,革命团体尚志社在曹州普通中学堂成立,主要人物为王鸿一、张子安、彭青岑、宋绍唐、刘汉晨、韩德凝等,其成员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堂和曹州中学堂的师生,以普通中学堂为最多,几乎全体师生参加。据刘汉晨回忆,参加尚志社的人员有:王鸿一、张子发、彭青岑、宋绍唐、刘汉晨、韩德凝、张汉章、郭世英、李桐轩、吕秀文、孙松斋、陈玉五、王荫三、王裴卿、朱馨斋、龚守性、孟宪铭、李恭用、刘文晋、刘文苍、田伯平等共计80余人。

        尚志社成立后,根据当时革命形势的需要,李桐轩、孙松斋、陈玉五、郭世英等一部分人员,受组织的派遣,赴济南、上海等地参加独立运动;吕秀文等人被派往安徽的涡阳、蒙城一带搞军事,主要任务是帮助王锦韬召集旧部,收编队伍,作为以后曹州举义的外援力量;剩下的张汉章、韩德凝、王荫三、王斐卿、朱馨斋、龚守性等大部人员,留在曹州,在王鸿一、张子安、彭青岑、宋绍唐等人的领导下,策划曹州举义。

        组织武装暴动

        曹州第一次举义失败,革命党人并没有为此而失去革命信心。他们通过总结龙厅会议搞独立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以和平手段达不到独立的目的,只有不怕牺牲,勇敢斗争,冒险前进,才能实现革命之初衷。为此,他们反复研究,精心策划,确定在辛亥年除夕夜间,动用武力,举行暴动。其具体方案是:从尚志社成员中选拔30余名青年学生,身带炸药炸弹,趁镇署官兵欢度除夕之时,由镇署后面临街处抛掷炸弹(因镇署后楼正临街衙,为镇守使张善义之卧室),摧毁镇署后楼。刘言、郑金贵等为首的自新队和城东、城北各乡的红枪会数千人,作为外援力量,由刘汉晨等人带领,分别潜在东、北两个关厢,待攻击镇署的炸弹一声巨响,守候在两关厢的自己人和红枪会,一起攻人城内,配合轰炸镇署的学生,夺取和占领镇署。

        腊月中旬,轰炸镇署的炸药、炸弹已购齐,30多名智勇双全的青年学生也已挑选出来,武装举事的计划、措施等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此时此刻尚志社的同志们个个兴高采烈,摩拳擦掌,欲与曹州镇署官兵决以死活。然而,还没等勇士发难,清廷皇帝与腊月二十五宣布退位,南北议和告成,于是曹州二次举义告终。

        影晌和贡献

        1912年,民国始建,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职。曹州参加辛亥革命活动的主要人物王鸿一到济南出任山东省教育长,彭青岑被选为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张子安被推为山东省议会议员,宋绍唐出任东昌府知府。另外,热心教育事业的郭世英担任私立中学校长,刘汉晨以教员兼任曹州中学堂校,孙松斋、陈玉五和孟宪铭等赴日留学,李恭用、王荫三、刘青、刘文范、回件平等升入山东省高等学堂深造。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使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辛亥革命在曹州,也就是说在菏泽以及鲁西南都有着比较深刻的影响,而影响较大的莫过于教育。应当说,当年曹州参加辛亥革命活动的重要人物,大多是菏泽以及鲁西南现代教育的开拓和奠基人。

        最早由清政府派往日本留学的王鸿一旅日学成回国之后,在担任曹州师范的第一任校长。其第一批毕业生葛象一、郭俊卿、刘省三、曹香谷等人都是王鸿一的得意门生,后来都成为菏泽教育界的骨干力量。葛象一在王鸿一之后曾担任鲁西南最高学府山东省立六中的校长、训育主任和教师25年,被学校树碑称赞为德高望重的四先生之一。郭俊卿在抗日战争之前担任山东省立六中的校长、菏泽私立南华中学校董会副董事长和菏泽私立立达小学校长。抗日战争后期,郭俊卿又在菏泽城东15里王堂创办了鲁西南三区联立高级中学,招收菏泽、定陶、曹县、郓城、鄄城、单县、成武等十多县的初中毕业生和失学青年,是当时鲁西南地区很有影响的高级中学。刘省三在民国初年任菏泽县教育局局长,后又担任菏泽师范讲习所所长,为发展菏泽初等教育,培养小学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深受进步青年学生爱戴的曹香谷曾任菏泽私立南华中学校长,冲破封建教育思想的束缚,实行男女合校,宣扬进步爱国思想,“五四”运动期间带领学生上街查封日货。孙中山先生逝世,他主持举行由全校师生参加的追悼会。列宁逝世,他举行追悼会,并讲话介绍列宁的生平事迹,对这位伟大导师表示深切的哀悼。除了坚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校内各年级的教学质量之外,他还办平民夜校,招收贫苦儿童免费入学,并为平民夜校的学生讲课,关心他们的学习。曹香谷两任南华中学校长,把学校办得朝气蓬勃,受到人们的称赞。曹州辛亥革命人物当中,寿龄最大的刘汉晨于1964年病逝,享年80岁。他于1908年参加同盟会,1909年担任曹州中学堂文科教习(教师),1912年任曹州中学校长,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取消了经学和修身课,充实了国文和历史课,加强了数学和英文课的教学,并提出将官办曹州中学堂和普通中学堂合并为一校,改为宫办。他对民国初年菏泽现代教育的改革,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