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文章看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辛亥革命网 2011-03-21 00:00 来源:期刊荣誉 作者:牛丽君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文史是相通的,正所谓文以载,从鲁迅文章看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文史是相通的,正所谓文以载史,史以文传。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鲁迅先生作为一代伟大的文学家,亲身经历了辛亥革命,他用文学家犀利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辛亥革命这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如:《药》《祝福》和《阿Q正传》等。这些小说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感知更加具体、形象,对分析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激发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这些文章,能够从中总结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领导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袁世凯窃取,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最终以失败告终。由于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彻底决裂,也不能彻底摧毁封建势力,从而使一部分人投机革命,从内部破坏革命,从《祝福》中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如在《祝福》中总结性地写到“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如果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亦自然也如此”。这段话显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并未发生新的变化,阶级关系照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观念依然陈旧。正如“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则另当别论,在这里只是象征意义),四叔仍在大骂新党和康有为,一句话,封建势力仍然统治着广大的农村。毛泽东说,农村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墙脚”,中国革命在实质上是农民的革命,意即指此吧!

    再如《阿Q正传》中《不准革命》部分开头就这样写道:“未庄人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但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人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一段内容,淋漓尽致地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地摧毁封建势力,许多人由封建官僚变成了革命的有功之臣。这些人混进革命党内部,从内部破坏革命,出卖革命,这注定了革命失败的命运。

    资产阶级由于其软弱性和妥协性,始终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斗争,使自己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同敌对势力的斗争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这是革命失败的又一重要原因,这一点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也有很多体现。鲁迅先生在《阿O正传》中,描写了阿Q这样一个典型的农村人物。他生活在赵太爷钱太爷假洋鬼子等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所统治的未庄,生活极为贫苦。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他因袭着许多封建思想意识,以为“革命党就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因此他“一向深恶痛绝”革命党。在未庄,他经常处于屈辱和失败当中,由于他阶级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低下,由于他对地主阶级和那个黑暗社会的痛恨,所以他有自发的革命要求,希望通过抗争改变自己的现状。例如在辛亥革命浪潮波及未庄以后,他凭直觉意识到这一场革命对他这样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是有利的,不禁心向往之。于是决定“投降”革命党,勇敢地喊出“造反”的口号,他对革命的解释:第一是报私仇,第二是拿东西。阿Q的这种革命观,反映了他对地主阶级的仇恨,反映了处于贫困地位的农民的许多合理的要求,说明他是真心实意地欢迎革命、向往革命的。但是,由于他对革命一无所知,所受封建思想毒害极深所以他的革命要求中夹杂着许多落后的意识和营私利己的思想,甚至达到敌我不分的严重地步,竟然投靠假洋鬼子去寻求参加革命党的阶梯。

    阿Q参加革命的全部过程,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同农民的关系:革命不关心农民,农民不理解革命。像阿O这样的农民虽有自发革命的要求,也只能以这种自私落后的思想投机革命,这可以看出革命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革命之前所造的舆论(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及共和国思想),农民阶级仍是一无所知。因此,在以后的斗争中,资产阶级得不到农民阶级的支持,革命的果实被善于在复杂的斗争中保存自己实力的地主阶级所窃取。

    《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他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明确认识,对革命矢志不渝、毫不动摇。但他的革命主张不为群众所理解:他讲革命道理人们感到气愤;他的革命行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抱着解放群众的心愿,为群众献出自己的生命,但是群众不仅不理解他,完全不知道他是为大家而受苦、而牺牲,他被封建王朝杀害,人们“潮一般地”去看热闹,人们对他的死表现出来的是看客般冷漠的态度,甚至他母亲对他的英勇献身,也不以为荣,反而感到“羞愧”。更可悲的是他为革命所喷洒的热血,成为贫农华老栓给儿子治病的“良药”。夏瑜的死是悲凉的寂寞的,从他身上不难看出辛亥革命没有唤起民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严重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小栓的下场是一个悲剧,夏瑜的遭遇是一个更大的悲剧,鲁迅既痛心于群众因受封建思想毒害而未能觉醒,更感慨于资产阶级革命脱离群众。鲁迅先生以“药’,为主题,具有深刻的含义:愚昧的群众享有的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痛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要医疗群众的痛苦,疗救中国社会,必须启发群众觉悟,动员群众起来革命,才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剂良药。

    自古“文史不分家”,我们结合鲁迅的文章总结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加深记忆与理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提高写作水平。因此,中学历史教学与语文教学一定要结合起来,才能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与新高考形势的变化要求。从根本上讲,这是历史与文学之间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所决定的,是时代、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所致。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