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桐著《革命之首领》(上)(4)

辛亥革命网 2013-09-2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田桐著 张金超辑注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4年7月8日,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党章》规定:凡欲加入中华革命党者,无论其在党內的历史及资格如何深久,皆须重写誓约,加

  具有狂热性质之人,其思虑之力必不足。思虑之力不足,其缺点必多,欲补此缺,是为强固之意志。意志强固,则大节已立。大节立,小节之差,无伤也(详见上第一节及第三节)。且狂热之性质,无强固之意志以实之,则不足以证明其真伪及久暂。往往有狡黠者流,当革命思潮激烈之际,逢迎多数人之心理而媚之,伪为狂热之态度,从中鼓舞之、奋兴之、指导之,遂得多数人之欢心,博得首领之资格,而其本心与革命究无生死关系,此则伪而不真者也。又有狂暴之徒,当兴高采烈之际,狂热焕发,激励群众,登革命之舞台,博得首领之资格,及事过境迁,无继续进行之力,此其程度相差或有数月、数年之不同。要皆不离一时之性质,无强固意志者,此则暂而不久者也(参看上文第三节)。考之外国革命史,此等现象,不可殚述。证之中国革命现象,真伪久暂,亦自彰明。大凡事业之难者,其经过时期必久。经过时期既久,变化斯多。变化之多,受客体之影响者少,受本体(即意志)之影响者多。对于简易事业,求其心理倾向赞同者,易施政策;对于长久繁复事业,求其意志继续保持者,难施政策。意志者,人类中无上之宝,不可以求而得之者。置之革命事业中,则其尤此强固意志,所以必需者二也。

  有狂热之性质者,既无周密之思虑,有强固之意志者,亦不常有切当之方略。且一局部首领与多数局部首领有共同关系,非步伐整齐,难收成效。向使局部首领各自主张,一局部首领之步伐乱,多数局部首领之步伐亦随之乱。无论大业不成,即成矣,终亦归于必败。当革命勃兴之际,不免有此缺点。欲求补救此缺,是在局部首领有奉行总揽首领命令之真心。革命党者,先天的国家也;国家者,后天的革命党也。在个人之主张革命时令代,任其意思之自由,一至由个人集合而为党,则个人之行动,有有共同利害关系及共同死生关系。譬之共和国家,其人民之个人,有绝对自由之权利。至于人民与国家相接触之行动,法纲丛生,以其有共同关系故耳。革命党之命令,权委之于总揽首领,而复听命焉。犹之共和国家政治命令机关,委之于具体的代表,而复听命焉,其谋统一之道一也。大抵有完全知识者,知奉行命令之所以然之必要,谓之服从;有知识绝对不完全者,知奉行命令之当然之必要,谓之盲从。服从与盲从,在主观者虽有程度之差而其收效则一。惟一知半解之徒,多自作聪明,强不不知以为知,强不能以为能,时欲奉行命令而不甘,欲不奉行命令而不得,谓之无奉行命令之真心。当革命进行时代,此等分子,最为危险,不可不察。此奉行命令之真心,所以必需者三也。

  以上三端,为局部首领之资格不可缺者。

第五节 首领与党员之信仰心

  革命事业乃主义的政权争夺事业也,惟其争夺政权不免有权利心,惟其有主义,则必有信仰心。革命团体,人数众多,其中虽有道德、知识之程度相差,容有本于信仰心,绝无权利心者,亦有本于权利心,绝无信仰心者。然权利心与信仰心兼而有之者,则居十之八以上。权利心与信仰心衡而较之,权利心当居十之四,信仰心当居十之六,不然则不能结合为党,又焉能达其革命之目的?何也?权利之结果,只足以营养其身体,荣饰其外观;信仰之结果,更足以安乐其良心,恬适其精神。身体之营养及外观之荣饰,有经久而生厌倦心者;良心之安乐及精神之恬适,鲜有经久而生厌倦心者。盖革命思想富裕之民族,必为开化之民族,开化之民族,精神较肉体为重,故革命党员可以统称曰有信仰心。信仰心有二种:一、信仰主义心;二、信仰首领心(此首领专指总揽首领):

  有因信仰主义心而生信仰首领心者,有因信仰首领心而生信仰主义心者。综合一般党员而计之,信仰主义心不如信仰首领心之确,信仰主义心不如信仰首领心之笃。有知主义之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者,一唯首领之动作、意志而信仰之。盖主义有意而无形,首领有形而兼有意,以其信仰主义者信仰首领,不啻以首领为精神所寄托之正鹄。故考之群众心理及事实,信仰首领心较之信仰主义心,其效果为大。信仰心发生,则革命党成立;信仰心动摇,则革命党内乱;信仰心倦怠,则革命事业停滞;信仰心进步,则革命事业进行;信仰心强烈,则革命事业将告成功。信仰心之势力潜之于无形,及一旦得事机而发挥之,直可以征服有形之物质,席卷天下,包举六合,放历史上之奇彩者,皆信仰心之势力为之也。是以唤起社会心理之信仰心,乃革命首领必要之条件。即以犯罪阶级喻,都市之无赖团,得首领之指挥,出而吓诈。山泽之土匪团,得首领之指挥,出者劫掠,明明犯罪行为也,何以如命而往?盖亦有动于信仰心而不能自遏者也。法国革命勃发之张本人罗伯斯庇①信仰卢梭共和之说,如醉如狂,为多传播,无所不至,革命人士,因以信仰罗伯斯比者,一如信仰卢梭,卒至麋集群众,而革命以起。可知信仰心之势力所向无敌,而信仰心之唤起则责在首领。

  相关文章:

  田桐著《革命之首领》(下)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