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桐著《革命之首领》(上)
辛亥革命网 2013-09-2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田桐著 张金超辑注 查看:
田桐①著《革命之首领》
张金超辑注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按:《革命之首领》,1914年12月27日刊行于日本东京,发行机构为《民国》杂志社,单行本,32开,竖排,10节,正文34页,计万余字,为中华革命党时期较重要的理论著作之一。
1914年7月8日,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党章》明确规定:凡欲加入中华革命党者,无论其在党內的历史及资格如何深久,皆须重写誓约,加按指模,以示坚决,强调党魁的权威及党员对他的绝对服从。革命党人对此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黄兴、朱执信等人持怀疑、观望态度,田桐、陈其美等人则坚决支持孙中山。于此背景下,田桐拟撰写《革命之哲理》一书,为维护孙中山的领袖权威和中华革命党的领导地位发阐理论。《革命之首领》原拟为第一章,但因种种原因,计划搁浅,遂以单行本发行。该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革命首领的发生、假借、种类、资格、信仰心、威严、宰制力等内容。作者尽管没有直接论述孙中山的领袖和权威地位,但著述意图不言自明。文中[ ]内文字为辑者所加,( )内文字为原书释文。
[封面]]印有书名:名“蕲阳田桐述”。
[封二]印有作者题词,曰:意志者,人格之根,事业之本也;精力者,人格之纲,事业之纪也。玄玄居士题。
[自序]不文少事贴括,未能博览有用之书,长学舞文,复不得其门径,又长受世界思想交通之赐,役身于革命潮流并作弄潮之舟子,自时厥后罔有间断,虽羸弱躯,乐此不疲,孰主宰我?孰纲维我?孰勤劳我?既无道德为之根底,又无学殖为之教养,穷厥究竟,不文自问,不文不能自答也。不独不文为然也,凡久于革命道者,想莫不然。若以品性论,凡意志经久不变者,为人格之上乘。不文何人,宁不知耻?传曰:“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其殆是欤!呜呼!是有道存焉。二次革命以来,再走东海,复事弄潮,兼攻斯理,始知革命起源及结果为政治问题,革命起源至结果之间,其革命党徒心理之状态则为哲学问题。常不自揣,欲著一书名曰《革命之哲理》,惟以精力、时间两不我与,久而未成是册专论。《革命首领》乃全书之一章,若竞厥初志,以公诸同道,则俟诸异日云尔。
民国三年冬日田桐述于江户②南城旅舍
[插页]印有如下文字:意志,顶天立地之快男儿,无不由意志做起。意志者,我国谚语所谓志气、骨气者是也,文语所谓气节、操守者是也。
[目次]从略。
[插页]印有“励志”诗一首,曰:晋文当日亦亡人,险阻艰难锻此身。城濮义师连告捷,群阴伏地拜阳春。
[正文]计10节,兹录于下:
笫一节 首领之发生
革命必由党而发生,党必由首领而主宰。譬之风帆之于舵,大兵之于将,得之则行,不得则危且殆。且司舵者之于舟子,将兵者之于兵家,得之则行,不得仍不免于危且殆。盖党员心理之现象,阶级有异同,知识有差别,由多数人心理之集合而来,并由多数人心理之活动以进。惟其多数也,则难于一,不一矣,则活动之力,难以圆转自如。求其多数而能一致活动者,是在有为之主而默示之者耳。夫此为之主而默示之者,在多数人未曾集合以前,似可不必定属于何人。然按之世界革命党史,则多属之于特别之一人或其一人之一系。譬之国家之主权,在学理上属之国家,而事实上究属之于国家之具体的代表者(即元首),此为之三主而默示之者。溯之既往,即其党之张本人,按之现在及将来,即其党之首领。首领之由来,大半出于革命主义之首唱者,以其在先知先觉之列,其思想、主义早已感化一般强有力之志士,此等志士复发挥其精神,感化多人为其主义致力。然革命分子有活动之能力,无独立活动之能力,非听命于首领,其动作必致乖离。革命首领之意志,即革命分子意见之中坚。革命分子无不复杂之理,在能取其守主义甘服从而已。往往由冷静者视为卤莽之徒、乌合之众者,得其首领之指挥,勉力进行,毫无滞碍。化卤莽之徒为制节之师,化乌合之众为强劲之旅,是则革命首领之妙用也。
注释:
①田桐:1879-1930年,字梓琴,别号恨海、玄玄居士,晚号江介散人。湖北蕲春人。1904至1912年,先后参与创办《民报》、《复报》、《中兴日报》、《泗滨报》、《国风日报》、《国光新闻》等。二次革命失败后,赴日加人中华革命党。后历任中华革命军湖北总司令、大元帅府参议、中国国民党广州特设办事处党务科主任、大本营参议等职。1924年反对孙中山改组国民党。1927年后,遭当局排挤赋闲。1929年在上海创办《太平杂志》。著述颇丰,有《太平策》、《革命闲话》、《革命之首领》、《五权宪法》、《扶桑诗话》等。
②江户,日本首都东京旧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