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桐著《革命之首领》(上)(2)

辛亥革命网 2013-09-2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田桐著 张金超辑注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4年7月8日,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党章》规定:凡欲加入中华革命党者,无论其在党內的历史及资格如何深久,皆须重写誓约,加

第二节   首领之假借

  革命党之首领与政党之首领不同。政党者,求其易于变化者也;革命党者,求其难于变化者也。政党之首领,辄有更动之时,或以其更动而其党之进行愈见成功;革命党则不然,往往有一首领,自其党之发起,以至于成功,经数十年之久而不变更者,其有变更者,非首领之死亡,即党中分子之分裂。夫一党而有首领变更之事,即其党之至不祥者也。何也?革命党之首领与其全党精神必根蒂相关,浑成一气,确切而不可以假借者也。然事实与理论不同,首领假借之事,恒有不免至其假借之原因。由于其党中分子有改革精神,未能强固,习染于旧社会者过深,不能超出庸俗之见,对于旧有之制度、人物,不免有趋奉之心理。其主张假借之理由,则有三焉:

  一、开人心归向之路,即反对党亦有一视同仁之感;

  二、以我之力,合彼之力,其力愈大,而事业易成;

  三、被假借之首领,必恩感戴德,言听计从,彼居其名,我享其实,且他日亦可由我更换。

  夫当一代之大改革,必有强固不挠之精神以副之,主体其先,客体其后。我无排除万难之决心,则敌机斯伏,因敌之生出以平和弭敌之策,则敌愈多而愈强,弭之无可弭矣!求一时一事之便利,用不同性质、不同气类,只同目前利害之人而假借为首领,其结果必至喧宾夺主。革命党之根本势力,因以丧失而灭亡!证之世界革命故实,其例不遑枚举。取最近之譬如鄂之黎元洪,蜀之衡昌衡①、胡景伊②,湘之谭延闿,闽之孙道仁③,桂之陆荣廷,无不如是。首领假借之害,合学理事实,言之莫不切当。

  注释:

  ①尹昌衡:1884-1953年,原名昌仪,学硕权,号太昭,四川彭县(今彭州市)人,1902年人四川武备学堂,毕业后赴口留学。1909年回国,1910年任四川督练公所军事科长。1911年1 1月任大汉四川军政府军事部长,12月月8日军政府发生兵变,率部平定叛乱,被推为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1912年任四川都督府都督。后被袁世凯骗至北京,处以9年徒刑,1916年出狱,从此闲居。著有《止园文集》。

  ②胡景伊:1878-1950年,字文澜,四川重庆巴县人。1901年赴日留学,回国后任职四川陆军武备学堂。辛亥革命方后投靠袁世凯,1912年7月任护理四川都督,1913年6月任四川都督。8月4日熊克武在重庆兴师讨袁,胡氏率部镇压。1915年被解职。

  ③孙道仁:1867-1935年,字退庵,号静珊,湖南慈利人。武昌起义后在厦门举兵响应,旋福建宣布独立,被推为军政府都督。“二次革命”时宣布福建独立。讨袁失败后,去都督职。

第三节 首领之种类

  革命之首领,有二种类。其第一种有炎炎赫赫之势力,无始终巩固不变之意志,不过偶有发挥强大意志之时;其第二种有始终巩固不变之意志,为一时之暴动或同盟罢工之张本人。能得第一种之资格已足多矣!至于起历史上之大运动,求政治上之大改革,不经悠久之岁月,不得挥其手腕,养其势力,则非得第二种之性格不可。

  第一种之首领,有狂暴、勇敢、大胆、无敌之精神,一吁一叱之间,能鼓舞群众前冒危险,起懦夫而为勇者,其势力之浩大,随其猛进之气而得。然不免带一时之性质,变乱经过之后,其势力亦因之以消,或变乱之时日较长,其精力先丧,遂退避而不能复起。古来血气之英雄,乘时奋起,及一旦平息,复归日常之生活,回忆当年血战之秋,屡生惊悸,而薄弱之性质自然流露。盖彼既无志坚行卓之道德,复未闻立身处世之道德。拿破仑勇将雷将军①及柏兰九将军,一时督帅大军,声誉优隆,及一旦势力失坠,不为侪辈所乐许,此其例也。

  第二种之首领,意志坚定,其外观不如前者之华丽,其气焰不如前者之发越,其得声望不如前者之骤,其得势力不不如前者之速。惟既得之后能享有之,且有加而无已,有隆而弗替。盖既明于事理,胸有成算,复备有强大之意志,抵抗障碍之物,经难不退,经久不疲,此其事业之成,所以有照耀天地二之光辉永远不息者。十字战争之毕达②,宗教革命之路德,美国独立之华盛顿,此其例也。故第二种之首领,史不多得;第一种之首领,世所恒有然。苟成功太易,不经迭次之反复蹉跌,则第一种与第二种之忆性格无以见白于天下。此首领之得人难,首领之受知于人为尤难。

  注释:

  ①雷将军:即雷耶,原名reille,又被译为雷依尔、莱利等。少将,拿破仑的步兵勇将之一。1806年为絮歇师( Suchet)第2旅旅长,他的部队在萨菲尔德前哨战与耶拿战役中有上佳表现,1815年负责指挥第2军团。

  ②毕达又译彼得,原名Peter,出生地、生卒年不详。“前十字军”的领导者。他谎称耶稣亲自交给他一封信,并称耶稣在信中讲述了圣地基督徒正遭受迫害,他带领一支大军到那里杀死鼻异教徒,重建基幸督的政权。彼得组织的队伍于1096年2月出发,成员主要的乌合之众组成。从组织与指挥上看,“前十字军”的东征与晚些时候出征的第一次十字军互不统属,最终以失败告结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