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百年忆洗凡(一)(8)

辛亥革命网 2011-10-0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蒋洗凡的侄孙蒋于仲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作为蒋洗凡的后人,为纪念学习先辈做人的高尚品德、崇高的思想境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根据家庭传教,社

        1914年4月,山东革命党人徐镜心被袁世凯残忍杀害。山东都督靳云鹏乘机暗派侦伺,四处搜捕革命志士。蒋洗凡是重要人物之一,靳云鹏派军队包围了蒋洗凡的宅院,到家里搜捕,没有搜捕到蒋洗凡,看到蒋洗凡所整理编写的辛亥革命资料,和孙中山等人的一些合影照片,他们肃然起敬,没有妄加乱动,带队军官即下令停止搜查,队伍倒退着撤了出来。这一幕被邻居,博山的书法家昃如川的父亲昃焕文目睹了全过程。在以后的岁月中,他常常提起此事。由于当时博山县令丁惟椽是同盟会会员丁惟汾的胞弟,在他的各方周旋和关照下,蒋洗凡才躲过了袁世凯的追捕和迫害。

        1914年秋,日本侵略军占领了胶济铁路,一些入侵者云集博山,气势汹汹,要占领博山,乡人请蒋洗凡同日人交涉,他精通日语,义正言辞,据理而争,因他在日留学,熟知日本好多事情,说服日人,日人没敢妄动,撤了回去,博山转危为安。

七、博大胸怀、诗以言志

        蒋洗凡天资聪慧,少赋文才,承家教读私塾,一生善气,思想开放。赴日本留学后,接收了新思想,新文化,学到了西方国家先进的文化科学。看到了自己国家的封建落后,帝国主义列强对我们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复兴国家的新思想。通过在日本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使他走上了复兴强国的奋斗征程。

        蒋洗凡在日本留学和回国探家之际,他著有《日出处旅行小志》和《日出处小吟》笔记诗文,还有《东瀛读书记》、《春日山行记》、《博山乡土志》等著作。蒋洗凡有关他的著作、诗文、资料、照片等,由他的胞弟蒋敦鲁保管、保存,并委托多人进行整理、抄写。

        蒋敦鲁自幼受家兄蒋洗凡先进思想的影响,少年时代就有了报效祖国的爱国思想。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中国共产党博山支部第一任支部书记。因为在以后的岁月中,经受多次“政治运动”,特别是“文革”。蒋敦鲁想方设法寄与他人保存蒋洗凡的资料、照片,也没有保存下来,只有极少的记载。蒋洗凡诗文集《日出处小吟》有抄本传世。“文革”后,只有博山乡贤王采如、国育东两先生的合抄本存世,藏于国育东的学生马传政手中。2002年,马传政先生在对《日出处小吟》作了浅注之后,公之于众。蒋洗凡的《日出处小吟》彰显出了蒋洗凡学以报国的雄心大志。如在开篇《小引》中写到:“虽然,濯足扶桑,讵曰此间乐不思蜀也;求佩蓬岛,孰云局外人不宜道乎!纵难免井蛙之讥,何妨做海蠡之测,故辑见闻,笔之小册,雅谷兼采,新古杂陈,亦聊以志身世之感云耳”。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溢于言表。在《和韩茂斋》诗中他写道“国破哪知商女恨,天崩畴廑杞人忧。枕戈待旦鸡鸣起,不靖中原誓不休”。连用历史典故,报国之志跃然纸上。蒋洗凡多次用“西望”一词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如“荆榛满目中原事,西望时登百尺楼”;“ 故乡西望风云急,幸有斯人出草庐”等。在《日出处小吟》的杂文《呻吟语》中,蒋洗凡把明代人吕馨吾的“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见识”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写到““以此衡人当不失人,以此责己当不负己”。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重温洗凡《日出处小吟》,展现他当年的爱国主义高尚思想和博学文才,做人的标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激励着后人。

邑人国育东

此乡贤洗凡先生读书东瀛1时笔记也,额曰《日出处小吟》,其原本余未及见,《小引》以下自《武藏野》至《吴柳堂诗》乃采如2先生手抄。后自《小洞天》至《酹江月词》是予从抄本附录者。噫!曾几何时?而洗凡、采如早归道山3,即予借阅抄本之故人,亦先后凋丧。展卷黯然,不觉涕之无从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