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百年忆洗凡(一)(14)
辛亥革命网 2011-10-0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蒋洗凡的侄孙蒋于仲 查看:
徐献廷1父子归国,有不再东之志,作诗送之(17)
师道俨然属吾儒(原注:君习师范),先知后觉信非虚。
高堂蒲柳2思亲老(原注:此归因家贫亲老故),
斗室3桥梓4奋志初(原注:父子留学)。
五载知交成旧雨(原注:与君交已五载),
一编舆地著新书(原注:君译有地理书)。
故乡西望风云急,幸有斯人出草庐5。
1、徐献廷:不详。
2、蒲柳:蒲和柳均落叶较早。《世说新语》:“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比喻早衰。
3、斗室:极小之室。
4、桥梓:对父子之称。语出《尚书大传·梓材》:“南山之阳有木名桥,南山之阴有木名梓……桥者父道也,梓者子道也。”
5、出草庐:用诸葛亮出山事。
木乃伊(18)
埃及上古有不腐之药,名“木乃伊1”(原注:译音),人死后以药涂尸,言三千年后当复活,盖迷信也。东京博物馆陈尸一具,乃遥自埃及购来者,尸身用布缠绕,虽骨肉已腐而体状挺然仰卧,以薄木为外被,刻作人形,绘以彩色,如吹饴人2者之模范。阖尸其内,外复盛以方棺,略与中国相同,盖二千五百年前物也,虽复活之说出于荒诞,然尸身棺木历久不溃,实大奇事。埃及古代学术之盛,即此亦可想见。
1、木乃伊:阿拉伯语“没药”的音译。实即干尸,古埃及人以防腐药涂尸使干,尸则千年不腐。又相传用密浸之而不腐。
2、吹饴人:吹糖人。饴(yí):麦芽糖。
和吴赞臣1《端阳》诗 并序(19)
梅雨阴阴辜此佳节,早起独坐,郁闷无聊,忽接诗笺,一读为快。“墙”“香”2两韵,蕴藉风流,即刻敬步原韵,飞呈麾下,聊作唱酬云尔。洗凡。
离家已阅八端阳3,岁岁羁身4在异乡。
梅雨连朝云隐日,榴花开处竹编墙。
君应竞度丹艇小,我拟称殇5碧蒲6香。
闻说会元制角黍7,遣婢购到快先尝。
(原注:会元堂,酒馆也。端阳前一日)。
附:吴君原作
满城梅雨近端阳,云物依稀似故乡。
绿柳千条拖远岸,红榴数点出邻墙。
东邦不解艾人俗8,西客仍馋粽角香。
致祭灵均9堪引领10,忠魂仿佛肯来尝。
1、吴赞臣:见《吴赞臣狂歌行》。
2、“墙”“香”:二韵属下平声七阳部。
3、八端阳:此诗可能写于1909年,作者自1902年春到济南读师范,1905年秋赴日本留学,离家八年当时1909年。
4、羁身:寄居为客。
5、殇(shāng):酒器。
6、碧蒲:蒲是水生植物,嫩者可食。
7、角黍(shǔ):粽子的别称。为纪念屈原在端阳吃粽子。
8、艾人俗:端阳以艾蒿插门楣上可以驱邪,此俗北方人沿袭至今。
9、灵均:屈原,一字灵均。
10、引领:伸颈远望,比喻盼望殷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