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百年忆洗凡(一)

辛亥革命网 2011-10-0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蒋洗凡的侄孙蒋于仲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作为蒋洗凡的后人,为纪念学习先辈做人的高尚品德、崇高的思想境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根据家庭传教,社
 

一、诞生

        山东博山历史源远流长,在其悠久的历史篇章中,绚丽多彩、宏伟壮观。特别是近百年的历史则更辉煌。它载入了中国近代史册,有着不可缺少的一页。博山为颜山孝水之乡,养育出千百优秀儿女,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复兴、繁荣,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回顾历史,牢记历史,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

        一八八二年农历的四月初十,辛亥革命山东领袖蒋洗凡就诞生在博山大街报恩寺村,一处四合院的东屋。蒋洗凡(1882~1915),名衍升,字锡蕃,又字洗凡。蒋洗凡出生在一个仕宦书香门第家庭,祖父蒋仙航博学饱识,做过清朝安徽省潜山县令。父亲蒋幼航也是文化诗书之人。兄妹四人,洗凡排行老大,1.8米以上的大个子。蒋洗凡自幼受家庭礼教的影响,聪明、勤奋好学、知书达理、尊老爱幼、善于帮助别人、遇难相助,在家中作为老大,每到春耕秋收季节,他都要去参加劳动,做各种农活。十几岁就考中秀才,二十岁参加生员考试,成为当地颇负盛名的禀生。清末罢科举,他就读于本省师范学堂,在师范学堂上学期间,他与徐宝田、张季元等,在博山考院创办高等小学堂,乡设蒙学,经营缔造,饱尝艰辛,每逢假期回家,必亲往巡视督导,对成绩优异者予以奖励,培养了数百名新人才,开创了博山办学堂的历史。

二、接受新思想、立志报国

        1905年秋,蒋洗凡被选送到日本留学,先入弘文学院,后又转入日本明治大学法政专科学习。当时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当时列强答应一项条件,可以接收中国留学生。从那时起,中国掀起去日本留学的热潮。蒋洗凡就是在那种形势下,被选送去日本留学的。在日本学习期间,蒋洗凡学习成绩优异、团结同学、一视同仁、待人诚恳,在同学中具有很高的威信。留学生活使他接触了更多的西方文化和现代文明,开阔了视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国情的对比,知识的更新,思想意识发生了飞跃的变化。看到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的落后,国民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贫穷生活,感慨万分,立志报国。便刺血书:“不清中原,有如此血”,并咏有“意气塞两间,肝胆照千古”之名句。

三、加入同盟会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总部设在日本。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领导革命的政党。同盟会的成立,海内外山东籍学生加入者有徐镜心、丁惟汾、蒋衍升、齐树堂、谢鸿焘、彭占元、张传一、王善谟、赵踵先等十余人首批加入。蒋洗凡加入同盟会后,中国留日学生奔走相告:“蒋君入盟矣”。因为当时有好多留学生是清政府派出去的,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持观望态度,在他的影响下,纷纷加入同盟会。蒋洗凡加入同盟会后成为山东支部的重要负责人。之后,同盟会本部在日大阪本金弥氏之别庄召开成立大会。中国十七省留学生加入同盟会的达数百人,当时入会者必先写《誓约》,宣誓时,举右手,读《誓约》。其辞曰:联盟人某某,某省、某府县人。某某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有逾此盟,任众处罚”。下署同盟会员某某,天运某年某月某日。同盟会还有秘密联系暗语。问:“何处人?”答:“汉人。”问:“何物?”答:“中国物。”问:“何事?”答:“为天下事。”始建国号为:“中华民国”。党旗为“青天白日旗”。加入同盟会后,秘密运动革命,并十分重视宣传,孙中山先生常对会员们说“兵力不能使人心服,使人人效死于革命,须于主义之传播”,所以同盟会机关创办了《民报》,同盟会山东分会创办了《晨钟》周刊,蒋洗凡任总编辑。于庚樟、孙柳溪等任编辑。丁惟汾组织发行,并向国内寄递。《晨钟》周刊大力宣传同盟会的革命主张,积极宣传孙中山先生反清、抗清、救国救民的主张,痛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对国内影响很大。江苏人刘汉民是《民报》编辑,比较有名气,也常为《晨钟》周刊撰稿。是年冬,因清政府要求日本政府颁令取缔留日学生组织,欲禁绝党人,同盟会遂召开全党代表大会,山东代表丁惟汾、蒋洗凡出席大会,大会决定组织各省留日学生向清廷进行斗争。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