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时期的蔡氏兄妹

辛亥革命网 2011-05-2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蔡脱姮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本文原为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蔡脱姮女士85岁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提供的历史资料,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特刊发出来以飨读者

  前言:本文原为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蔡脱姮女士85岁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提供的历史资料,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我群易知通过辛亥革命网把它献给网友。

  我的父亲蔡复灵(又名突灵、少黄、少钧)、二叔蔡锐霆(起蛰)、大姑蔡蕙(仲兰)是同胞兄妹,出身于宜丰县望族。曾祖父蔡荣桂(1823—1887,字安定、秋芳,号芗林),为前清咸丰九年己未(1859年)恩科(补1855年乙卯正科)举人,曾任德安、永丰县教官,拣选(备选、候补)知县。祖父蔡牖民(1860.1—约1920,号小林)秀才出身,一生未仕,爱好医药,常免费行医。娶永丰刘氏后,回宜丰定居,家住宜丰县城南谦斋翁祠。复灵生于1882年(清光绪壬午年十月初五。注:家谱记载为十月十四),锐霆生于1883年(清光绪癸未九月卅),蔡蕙生于1886年(清光绪丙戌年九月十六日)。

  我祖父牖民公一贯不管家事,里里外外,都由祖母经管。祖母刘大慈(1863—1942)是永丰状元刘绎(1797—1878,字瞻岩,清道光十五年即1835年一甲第一名进士,任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1837年提督山东学政,以亲老乞归里,主讲白鹭洲书院和青原山书院多年,后曾任三品衔的江西团练大臣,总纂《江西通志》、《吉安府志》、《永丰县志》)的孙女,思想开明,知书达礼,勤俭持家,乐善好施。家中请了文武教师,教我父亲和叔叔、姑姑学习文化知识和武艺。我父亲复灵在南京两江师范读书时(1900年前后)和一些革命党人开始接触,毕业后先后到永新、抚州等地教书,到处发展反清革命组织。叔父锐霆自幼爱好武艺,在家里买了马和刀枪,经常练武、打猎。姑母蔡蕙也学得文武双全,十多岁就就赤手空拳地抓盗贼。为了表示自己的志向,取名仲兰,意思是做第二个花木兰那样的巾帼英雄。

  1903年左右,父亲、叔父和在外结识的邓文翚(峡江人,会党龙头老大,后任共进会会长)、彭素民(清江人,曾任共进会文牍部长,南京临时大总统府秘书,国民党中央总务部长,1924年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兼农民部长时病逝,孙中山亲撰挽联)及宜丰的熊公福(号群青,曾任江西都督府机要科长、孙中山广州大元帅府秘书)、蔡风权、冯介一、袁协东等人在我家成立了一个团体,名叫“我群社”。参加“我群社”的除了本县和外县的一些有志之士,还有外省的人。“我群社”办了一个“我群学校”,蔡风权、冯介一、袁协东等人在学校做老师,我在该校读过几天小学。1904年春,父亲、叔父和邓文翚、彭素民、熊公福、周养浩、张维和、张维圣、姜伯彰、肖家修等人,在南昌成立了反清革命团体“易知社”。父亲和叔父等在南昌和家乡发展组织,和设在吉安的兴中会分部互相联络,与湖南的焦达峰(早期同盟会员,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首先在长沙响应,任湖南都督)和刘揆一(华兴会副会长,后任同盟会执行干事、代行总理职务)声气相通。正在江西武备学堂读书的叔父蔡锐霆(与李烈钧、欧阳武、余鹤松、胡谦等人同学)因参加反清活动,言行激进,被江西武备学堂总办汪瑞闿开除,后转至武昌武备学堂才完成学业。

  1906年,我九岁时,同祖母刘大慈和姑母蔡蕙一起到南昌,在义务女校读书。我到南昌读书之时,我父亲、叔父他们的活动,已不是“我群社”和“易知社”的地方小团体的活动,而是同盟会的活动了。义务女校是易知社1905年办的,首任学监是易知社社员、测绘学堂教官虞维煦。蔡复灵、蔡锐霆、蔡蕙都曾在义务女校任教。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于1906年委任蔡复灵为赣军副都督(都督是刘揆一),时复灵全家均加入同盟会,江西的同盟会支部就设在我家(易知社办的义务女校在南昌系马桩鸭子塘的宿舍)中。祖母刘大慈任义务女校舍监,负责管理学生和教工的宿舍,义务女校和蔡家就是江西同盟会支部所在地和联络站。因蔡复灵常年在外地教书和发展同盟会组织,刘大慈成了江西同盟会的实际主持人。每当同盟会信使来到,或是同盟会会员在开会、盟誓,祖母就带着我守在门外,对别人说这是女校宿舍,男人莫入。父亲、叔父和邓文翚、彭素民等还在高安、宜丰、万载、铜鼓、峡江、清江、新淦、丰城、樟树等地建立了同盟会分部。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