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父陶德琨在辛亥革命时期(3)
辛亥革命网 2012-07-05 00:00 来源:湖北文史 作者:陶耀乐 陶耀善 查看:
二
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共进会召开联合大会,各标营党人代表均参加。通过“人事草案”和“起义计划”,决定于10月6日(农历八月十五)举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
会议以后,由于机密外泄,“八月十五杀鞑子”、革命党人“中秋起事”之说,传遍武汉三镇,甚至小报上还作为消息刊登出来,引起清吏警惕。
9月28日,湖南党人焦达峰函告武昌起义指挥部,10月6日起义湖南准备未足,请延期10天。起义指挥部决定10月16日湘鄂两省同时发难。
10月9日下午,孙武在汉口宝善里机关配制炸药失事,机关暴露,俄巡捕抄获党人名册、旗帜、印信等物,并拘捕刘同等6人,随即引渡湖北当局。李作栋等把孙武送去医院,刘公等人走脱。
刘公将孙武转移出医院,又派邓玉麟过江报告宝善里机关出事情况,蒋翊武在周日早晨已赶回武昌小朝街军事指挥部。得知刘公要求立即起义的通知,傍晚,蒋翊武就下达了起义命令,以当夜12点南湖炮队炮声为号,晚10时,向城内各军营革命党人通知完毕。晚10时余,大批清军警破坏小朝街机关,刘复基、彭楚藩等6人被捕,蒋翊武逃出城外。当晚党人机关被破坏多处,杨洪胜等40余人被捕。由于当时交通极不便利,邓玉麟传信至城外炮队,因时太晚,士兵入睡,难以集合,10月9日晚12点发难的计划未果。
10月10日天还没亮,忽然有学生数人来到陶德琨的花园楼房,请他赶快起床。原来,夜间清军警破坏小朝街党人的军事指挥机关时,亦将街上的两所学生宿舍围抄,并捕去学生数十名,连陶德琨的堂六弟陶德玮及他的亲友,青年时跟他读书的王可伯、朱介之等数人,统被捕去。
学生们请他赶快设法营救。早晨6点左右,陶德琨赶到学务公所,找提学使王寿彭。仆人说:提学使不在署衙,昨晚上没回来。他又赶到度支公所,找藩台连甲。仆人也说:藩台昨晚上没回来。
陶德琨知道出大事了,立即赶往督院。一路上,他更为担心的是党人的安危。襄阳府同乡在武汉任职的有数十人,原来说好八月十五中秋节(公历10月6日)上他家假借聚餐来商量起义大事,可直到饭后散的时候,刘公和善伯两人都没到。这两天也不见他俩的踪影,莫非起义提早发动了?但稍一想,又不对,夜里没听到枪炮声,党人是不会束手就擒的。
陶德琨赶到辕门外,见有很多军人架着机关枪如临大敌。因他是府内职员,得以进入。先到总文案处,室内竟寂无一人,他只好往会议厅去看看。不料会议厅此时正门紧闭,有武士多人荷枪守卫,不准开门。他便由走廊绕到花园后门,进入会议厅内。厅为五大间,环坐了十几个人,均是省中权要,除瑞澂总督外,所有司、道等大员均静坐在里面。见他到来,这些人只向他微微点头,不像往日开会时都爱和他说话那种情形。厅的正中前一半用板隔断,督练公所的总办旗人铁忠及武昌府的知府旗人双寿正在内间问案,所审问的便是夜里捕得的革命党人。由大厅窗户外望,看见厅旁绑了许多学生,连他的堂六弟陶德玮和姑表弟刘同均在内。厅中东窗下,坐有高凌先生。陶德琨与高有十多年的师生关系,感情甚好,便走到高旁边坐下,和高低声细谈,告诉高说:“我有舍弟和学生数人被捕,应该用如何营救的手续?”此时,陶更重要的是想把革命党人刘同(刘公之弟)等6人一起救出来。高当即细声地说:“此案正在审讯中,待审讯完毕,看案情如何,始能决定营救的办法。”
陶德琨清早没有吃饭就出门了,这时已是中午,既饿又十分疲劳,便走出督院,回到家中吃饭休息。
10月10日上午,党人张廷辅在军营操场被捕;当日被捕者又有十多人。湖北当局下令军营官兵一律不得出营,并晓谕党人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