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8)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 作者:陈国庆,乔志强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中国,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

 第一,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实际上是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运动过程。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具有独特历史连续性和文化同一性的大国,封建社会的两千余年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结构、皇权专制的政治体制以及儒学大一统的文化观,构成了中国社会超乎寻常的坚固历史文化传统。然而近代以来,在汹涌的西潮冲击下,中国社会被动而又艰难地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历程,它客观上要求打破农耕社会的自然经济结构而代之以工商业为主体的现代经济结构,变皇权专制的传统政体为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的近代政体,用“德先生’,、“赛先生”取代传统儒学的“三纲五常’,也就是说,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是一个不断打破传统的过程。然而,皇冠落地,儒学崩坏.传统社会秩序的解体,又不可避免地引发剧烈的社会动荡,这在客观上又加大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阻力。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就是在这样的矛盾运动中曲折前进的。  

 第二,社会转型只有在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和和平的国际政治环境中才能顺利进行。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旧秩序逐渐崩解,新秩序逐渐建立,新1日利益格局转换重组。因此,客观上要求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和平与稳定。然而,中国近代外患频仍,内乱不断,政局动荡,灾变多发,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交织的历史情状是同一转型期世界其他国家所罕见的。所有这些,都使得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困难重重,一波三折。 

  第三,政府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着极大的能动作用。社会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有一个能够审时度势的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来协调各方面的社会矛盾,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尽量减少社会转型中各种不利因素,使社会转型在协调稳定的社会系统下进行。清末新政改革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在于慈禧、载沣等人的保守与无能,他(她)们缺乏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更缺乏挽狂澜于既倒的政治能力,很难承担社会转型中的控制与协调工作,其失败也就在所难免。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这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