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5)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 作者:陈国庆,乔志强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中国,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

 正是这种“猛虎迫于后,泰山颓于前”的严峻局面,迫使清王朝实行改革,其目的在于“府从多数希望立宪之人心,以弭少数鼓动排满之乱党。”正如陈旭麓先生所说:“新政在主观上是为防止革命掀揭屋顶而挖开的一个窗洞。”

   清朝最高统治者为恢复其在臣民中原有的权威,重新赢得民间信任以延续王朝生命,因而摆出前所未有酌决心和姿态进行改革。美国学者亨廷顿说:“残存的君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热衷于现代化事业,他们从事改革的动力也许胜过一些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因为后者已多少具有了现代的合法性。相反,残存的君主的政治合法性已经受到怀疑,他们必须藉‘良好的政治表现’来重新取得被统治者的信任,并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11]仅此而论,革命党人通过自己的革命宣传和革命行动,从事实上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合法性基础,迫使清廷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热衷于现代化的事业’,。如果说清末新政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进程的话,那么革命志士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则起到促使清廷实施新政的催化剂的作用,其历史功绩不可抹杀亦是不能抹杀的。  

 历史发展的轨迹往往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清政府藉新政实现王朝自救的美丽幻想,却产生出恰恰相反的结果。教育改革客观上促进了广大知识分子和下层民众的觉醒,与清王朝的离心倾向日趋严重:新军则更直接成为王朝的掘墓人。历史证明,辛亥革命作为“新政”替代物的出现并非偶然。消弭革命的种种举措,又不自觉地加速了清廷走向覆灭的历史脚步,这就是历史的“二律背反’,。从这个意义上说,设想没有发生辛亥革命的“新政”前景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责难辛亥革命阻断清末新政进程也是没有道理的。

三、辛亥革命后迂回曲折的社会转型  

 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之一,辛亥革命对其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对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进程产生了极大影响。 

  首先,中国近代社会政治转型因辛亥革命而发生了一次巨大飞跃,其标志是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寿终正寝。自秦始皇至宣统的两千多年内,中国社会的发展与不发展皆与皇帝分不开。皇帝高踞权力金字塔的顶点,威权无边。封建君主专制社会是一种典型的极端的人治社会,它使社会发展不能在一定制度范式下较为平稳地前进,而是呈现出一乱一治、一分一合的发展态势。虽然在这种状态下,社会呈螟旋式缓慢上升的发展趋向,但历史每前进一步,都必将为之付出惨重代价。辛亥革命破天荒地打掉皇冠,赶走皇帝,努力将人治社会引向法治社会,其对中国社会政治转型的深远意义不言自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