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民主政治的创试(9)
辛亥革命网 2011-03-18 00:00 来源: 作者:廖大伟 查看:
此事缘于宣布独立的山区、陕西两省在南北停战期间受62到清军攻击。1月19日代行临时参议院就此作出决议:一、质问政府继续停战十四日事,不特未得参议院同意,且未通知参议院,实为违背临时政府组织人纲;二、继续停战事,无论已否实行,仍当立即进兵,救援山陕。山、陕属我民国范围,自由进兵,与和议条款并无违背;三、停战期间,江、皖所有进行军队,当与武昌援山陕之军,同时并进。
为了郑重起见,代行临时参议院还特向临时政府移送了《咨人总统文》:
自议和以来,清军阴施其远交近攻之手段,既攻陷山西,复集兵河南,以为人犯陕西之举;近且闻清军由丑‘肃进兵,与驻豫清军成夹攻陕西之势,危险万状。陕西果失,则清军即长驱窥我南京。观袁1U:凯致段祺瑞电,有陕西土匪不在停战之内等语,其阴险狡猾之战略,已于言外;且将唐绍仪所签之约,任意推翻,有何和约之余地。我临时政府趑趄观望,竟冒冒然将议和日期一再继续,殊不可解;亦未闻有统筹全局之计划,甚至继续停战之约,并不通告本院,尤为骇异,兹本院于本日开会,议决办法三条,除推举参议员赵士北、王正廷、陈承泽三员面陈外,抄祈查照办理,并希先行见得施行,此咨。
孙中山接到咨文后,当日复咨加以说明:
查此时和局未终,停战期满。敌之一方电求停战,不欲遽与决裂,故未及提出。且议和一事,早经公认,此次展期,乃由此一事发生,并非另生一事,似与临时政府组织人纲尚无违反。至议和成否,于数日内解决。现在用兵方略,当以鄂、湘为第一军,由京汉铁道前进,宁、皖为第二干,向河南前进,与第一军会合于开封、郑州之间;淮、扬为第三军,烟台为第四军,向山东前进,会于济南、秦皇岛;合关外之军为第五军,山、陕为第六军,向北京前进。一、二、三、四币既达第一之目的,复与第五、六军会合,共破虏巢。和议一破,本总统当亲督江、皖之师,此时毋庸另委他员。
两则个案,清晰地早现出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立制衡。
六、民主政治得以创试的原因和条件
从上述孙中山与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实际关系,可以认定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围民主政治创试的这一事实存在。而这一事实表明,世界范围内民主政治第一波浪潮中围也曾浪花其中。那么那时为什么能够创试,根本在于时代精神的要求和赋予。
正如熊月之教授所言,“近代以来,民主制度逐渐推广,以致成为世界潮流。在19世纪,民主还是要否实行、能否实行的问题;到20『L£纪,民主已是如何实行、如何改善的问题”。嘲ol半亥革命既是一场反清革命,更是一场适应世界潮流的共和革命,它的宏伟追求是实现民主,从政治到社会争取彻底的变革。这种民主的意识和呼唤,早在革命爆发之前已经酝酿已久,呼之欲出。及革命爆发之后,人们渴望民主进步和被压抑了多年的政治热情一下了喷涌而出,“此间舆论已人张一种主义,谓将来中围必立其和政体之新政府,其总统人约孙逸仙充之”。P‘峰亥革命爆发后中困民主政治的创试,首先与各阶层尤其是资产阶级急迫的参政议政的欲望和意识有关,与时代民主氛围有关,与当时政治宽松有关,各阶层迫不及待要通过民主政治获得自己的政治保护和政治权力。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立法权的行使和临时人总统孙中山行政权的运行,实现了现代政治民主分权和制衡这两人原则,无论是原动或者被动,具有话语权的政治势力或政治精英——革命党人、光复各省领袖、东南原立宪派人士等均公开赞成政治民主的走向。即使代表北方官僚暨军人利益的袁lU:凯,迫于民主潮流的压力,也于民国创建前夕表达了对共和政体的接受。当时整个政治氛围、社会心理以及力量条件,均为创试政治民主添夯了基础,资供了可能。第二,一定程度代表民意,具有临时议会性质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适时应运而生,并且迅速规范有效地行使立法职能,其地位和权力不久获得各政治势力的实际尊重和普遍认可。第三,法律文本的制订,使新政权的创建程序、政府模式、人选产生、权力结构和国家性质等得到了相应的保证。
尽管这段时期中国民主政治的创试还不那么完善,而且可谓昙花一现,但这毕竟的事实存在还是令人欣喜感叹,给后毗留下了丰碑,提供了回味。对历史的评价是前段历史所提供基础与这段历史所取得的成效彼此之间距离的人小是考量判断的重要依据,而当时如何民主、进步,最简捷的办法就是学习和模仿西方先进的政治。凶此,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围民主政治的取向祁践行,外在的是世界潮流的吸引,内在的是时代社会社会的公共需求,来自民众的内心动力,所以自然而然地成了当时的一种政治时尚。
每一个国家内的民主性进步是由该围特有的某种东西所引起的,其他国家所有的类似起凶或多或少地会同时发生作用,以产生类似的结果。日衅9辛亥革命的爆发,激发了近代LJ围早已有之的民主意识和呼唤,反专制的革命本身又加重了社会对一切事物之民主价值的认同和评判,离开民主的价值,就得不到社会的拥护。而世界范围内第一波民主政治的浪潮,欧美乃至日本民主政治所涣发出的先进,同样具有鼓舞性和诱发性,所以那时中围能够如此创试,其中也有所谓的“滚雪球”效应。
当然,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围民主政治得以创试,同当时的政治精英,尤其与孙中山这位主要当事人的自身固有的民主思想和意识密切关联。孙中山最突出的优点,就是不断地向1U:界上最先进的东西学习,并能消化吸收,这其中就包括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他曾说道:“我们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围,最优等的人格来对待我们四万万同胞。”
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得孙中山民本、民主意识比当时一般中国人更加强烈。早在投身革命之前,即有“围以民为本”思想。目☆1缎身革命以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