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民主政治的创试
辛亥革命网 2011-03-18 00:00 来源: 作者:廖大伟 查看:
一、问题提出及讨论范围
世界范围内民主政治第一波浪潮,中国是否也浪花其中?这股浪花是否绚丽,在中华历史长河中具有怎样的意味?
政治民主与否,关键在于事实认定。民主政治应当是个完整的形态,即既存在于整个过程,包括政治的决定过程和实践过程,也体现于各个环节,包括制度的制订、确立和执行、监督,故而作事实认定,不仅需考察制度设定程序和内容本身是否民主,还需考察制度执行和具体操作是否民主,简而言之,需将文本与行事一并考察。
本文将孙中山与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关系作为论述线索,这是因为彼此无论作为革命党领袖马临时围会的关系也好,还是作为临时人总统与临时国会的关系也好,事实上都能反映时代的政治氛围和民主意识,可以早现分权制衡的文本设定与具体行事。进一步言,如此关系的客观存在,不仅构成了民主政体的组织形式,而且奠定了民主政体的基本性质和具体内容。众所皆晓,民主政体是围家政治民主化的重人标识和重要内涵,由此,本文之所以选择这一关系作为论述线索,止是考虑这个视角能够以点早面,以点带面,较为集中地展现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围民主政治的创试,能够较好地对这段历史作一事实认定。
二、临时国会”诞生与立法权的行使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1911年II月15日成立于上海,后迁汉lJ、南京,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代行临时参议院职权,迨1912年1月28日临时参议院正式组成,宣告解散。.
辛亥革命爆发后的民主政治创试阶段,一直采用一院制议会制度,由单一议院承担临时国会职能,而冠以“临时”,是因为它们的组成,所有的代表或参议员均属各省委派,而非人选直接产生。
中华民围尚未建国之前,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就已经实施立法权的行使,其不仅扮演着“临时国会”的角色,作者简介:廖人伟(1961-),男,东华人学人文学院教授。事实上也起到了“临时围会”的效果。东南社会精英最初发起该会,原本就是想让它成为“临时国会”,希望能联合独立各省,发挥“临时国会”议政立法的作用,担负起“议建临时政府,总持一切,以立国基”的重任。当发起者的用意告白天下之后,也确实得到反清阵营的迅速响应和支持,由此使之能够如期成立,并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由于武汉方面的坚持,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11月下旬决定迁鄂。至12月初,已有Il省代表共23人实际到会。
联合会在汉口期间,实施立法创制和议政功能。先看具体行事。
11月30日,召开在鄂第一次会议,公推谭人凤为临时议长。
12月2日,议决制订临时政府组织人纲,并委托雷奋,马君武、王止廷负责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