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成就综述(7)

辛亥革命网 2009-09-03 00:00 来源:中国网 作者: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鲜明提出要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确定了改革的重点转向体制创新,为深化国有

  七、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杰出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加强对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文化部鼓励各地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显着的进展。各地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的前提下,尊重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和传承特点,本着“在保护中发展生产、在生产中实现保护”的宗旨,对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生产性保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09年2月9日至23日(元宵节期间),文化部联合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京成功举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等系列活动,集中展示了剪纸画绘、印刷装潢、陶冶烧造、雕镌塑作、五金錾锻、制茶酿造、木作编扎、织染纫绣等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别的133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青海的同仁藏族唐卡,山西的中阳剪纸、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上党堆锦,以及云南的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四川的羌族刺绣、海南的黎族织锦技艺等,并开展了现场商品销售,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据统计,自2月9日开幕至2月13日闭幕,仅中国传统技艺产品销售订货会一项商品销售额及订货额就达500多万元,整个系列活动销售总额突破了1000万元,对树立战胜金融危机的信心,活跃国内市场,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等系列活动期间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论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为主题,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专家学者们提出,“生产性保护”是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保护工作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理念,其宗旨是“以保护带动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产生经济效益,以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保护,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

  2009年6月1日至13日,文化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其中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单元,以文字、图片、实物展览等方式,开展了中国传统酿酒技艺等传统技艺展示和产品展销、中华老字号传统美食展等,现场展示技艺、展销产品,一大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积极保护。据统计,为期13天的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来自国内外120余支表演队伍和100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了6大类370多项节会活动,参加节会人数达520万,在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仅成都市在“文化遗产日”期间,各类消费就达到54.2亿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实践证明,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的前提下,开展生产性保护,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作用,推动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