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成就综述(6)
辛亥革命网 2009-09-03 00:00 来源:中国网 作者: 查看:
六、关于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广大文化工作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加大文化投入,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初步形成。新中国成立之初,公共文化事业百废待兴。1949年,全国仅有公共图书馆55个,文化馆896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基本上属于空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力量的不断发展,公共财政的逐步完善,文化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增加,2001年至2008年,全国文化事业投入总计1107.97亿元。其中,2008年,全国文化事业费达到248.07亿元,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18.77元。国家发展改革委从2002年到2005年投资4.8亿元,用于扶持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设施建设,在“十五”末期,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又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投资39.48亿元,新建和扩建2.67万个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到2010年将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截止到2008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 2819个,文化馆(含群艺馆)3217个,文化站37938个,村(社区)文化室247332个。目前,文化部正在建设国家、省、市、县、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乃至行政村的六级公共文化设施,到2010年,将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二)实施文化工程,公共文化资源日渐丰富。近年来,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流动舞台车工程等一些重大有影响的文化工程,为城乡基层提供了丰富的公共文化资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创新工程。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将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自2002年实施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已达22.1亿元,地方累计投入已超过19亿元;数字资源量已达到74.7TB,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合作共建村级基层服务点75万个,到2010年,将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村村通”。送书下乡工程是文化部、财政部为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问题而实施的文化工程,由中央财政统一购置图书,配送到全国59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乡镇。2003-2008年已累计安排资金1.2亿元,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乡镇配送图书总数超过1000万册。实施流动舞台车工程。从2007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3亿元,为剧团和基层文化机构配备近1000辆流动舞台车,改善了剧团等文化机构的服务条件。为解决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空壳”问题,财政部从2008年开始对中西部地区具备开展文化活动条件的达标乡镇文化站给予专项设备购置经费补助,目前已落实2008年度补助资金2.59亿元。
(三)不断深化改革,基层公共文化单位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在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同时,基层公共文化单位按照“转换机制、增加投入、改善服务、增强活力”的方针,不断加强改革力度,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明确,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是近年来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从2004年开始,我国各级各类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实行了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制度,充分发挥了公共文化资源的服务功能,使更多的人民群众走进、了解、使用公共文化设施。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1007个博物馆、纪念馆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观众人数突破1.54亿人次。各地把为基层群众服务作为公共文化单位改革的着力点,鼓励各级各类公共文化单位面向农村,面向基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一些地区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提高服务效能。比如采用政府购买、补贴等方式,向基层、低收入和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文化服务;积极发展流动文化设施,使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建设数字广播电视信息平台、数字电影放映网络系统、网上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单位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稳步提高。
(四)组织文化活动,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更加活跃。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日益活跃,很多文艺形式如舞会、群众歌咏等成为广大群众的重要生活方式。各级文化部门积极组织示范性导向性活动,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群星奖”是文化部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而设立的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奖。自1991年设立以来,迄今为止已举办十四届,先后推出了3000多件获奖作品。为加强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指导,文化部还多次组织调演、展演等活动,集中展示改革开放时期涌现出的具有时代感和艺术性的群众文艺精品。为了活跃农村文艺创作,引起各地对农村小戏创作和演出的重视, 2000年和2002年文化部两次组织全国部分省市农村题材小戏进京演出。2008年11月,文化部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首届中国农民文艺会演”。这次活动是中国农民的艺术盛会,对农村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文化部于1987年开始,在全国开展了民间艺术之乡和特色艺术之乡命名活动。目前全国已有486个县(市、区)及乡镇获得“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特色艺术之乡”的称号。随着群众文化工作水平的提高,各地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涌现出许多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各类社会文化日益繁荣,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